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六)

(2007-05-05 22:38:59)
标签:

河南历史

洛阳

邙山

河桥

侯景之乱

长社之战

萧衍

梁武帝

高澄

王思政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六)
 

东魏、西魏、梁三国鼎立图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之后,掌握两国实权的东魏大丞相高欢与西魏大丞相宇文泰都想吃掉对方,他们不断的发动战争,中原地区成了两个枭雄争夺的主战场。

    公元538年,宇文泰挟沙苑大捷的余威,占领了洛阳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以及河南地区的大片东魏领土。为了收复失地,高欢命镇守河南的大将侯景、高敖曹等人围攻洛阳,镇守在金墉城的西魏守将一边固守,一边向宇文泰求救。本来宇文泰是想和西魏文帝元宝炬到洛阳去祭扫魏先帝们的皇陵的,如今一见洛阳吃紧,遂亲统大军前往救援。到了这年的8月,西魏军的前锋到达谷城(今河南省新安县西),先锋李弼和达奚武斩杀了东魏大将莫多娄贷文,西魏军遂挺进到瀍(音禅)河(在今河南省洛阳西北)东岸,东魏的侯景军怕腹背受敌,主动后撤到黄河岸,北据河桥(今河南省孟津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北)列阵。这时,宇文泰率领着轻骑也已渡过了黄河,双方在河桥展开了大战。激战中,宇文泰的坐骑中了冷箭,把宇文泰摔了下来,险些做了俘虏。不过西魏的后续部队及时赶到,宇文泰率军反攻,斩杀了高敖曹等几员东魏大将,东魏军遂大败。西魏军再次占领了洛阳。但好景不长,由于西魏军战线拉的过长,天气又非常不好,使得左右两军与宇文泰的中军失去了联系,相继被东魏军打败,最后宇文泰无奈只好将军队撤回关中。东魏军趁机占领了洛阳,东魏大丞相高欢一把火将金镛城焚毁,然后带兵返回北方。不久洛阳又再次被西魏军攻陷。这场大战史称河桥之战。

    公元5432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慎(又做高仲密)据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西北汜水镇)投降西魏,宇文泰遂再次举兵东进中原。到了洛阳之后,宇文泰命大将于谨围攻河桥南城。这年的3月,东魏大丞相高欢亲提大军10万赶到黄河北岸,东西魏之间的大战再次爆发。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六)

   

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北的邙山,为洛阳北部屏障

是历代帝王将相的陵墓所在地

 

    为了阻止东魏军渡河,宇文泰用火船沿黄河上流而下妄图烧掉黄河桥,而东魏大将张亮则派出百余只水船,拉上铁锁,于河中拦住火船把它们拖到岸边,保住了河桥。这样东魏军就渡过了黄河,依邙山列阵。宇文泰率领着大军连夜猛攻东魏军,双方展开激战,东魏军取得大胜,一阵斩杀了西魏军3万多人,宇文泰单人独骑跑回了大营。第二天,宇文泰重整旗鼓再次杀回来,这回双方军队展开了拉锯战,先是西魏的中军和右军几乎全歼了东魏的中军和左军,差一点抓住了东魏军统帅高欢。但不久西魏左军被击溃的消息传来,东魏军一时士气大震,翻回头又杀了回来,西魏军抵挡不住,只好撤退。高欢趁机步步紧逼,一直追到弘农(今河南省三门峡一带),若不是西魏大将达奚武、于谨等人的拼死抵抗,宇文泰差点就被高欢俘虏了,但邙山大战过后,西魏所占领的河南诸郡县皆被东魏夺回。

   东西魏之间的数次大战,使两方都元气大伤,到了公元547年,东魏大丞相高欢病死,其子高澄执掌了东魏大权。这位高家的大少爷上任伊始就面对一大堆的难题,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处理与大将侯景的关系。

    侯景当初本是尔朱氏的大将,后来高欢击败了尔朱氏,侯景就投降了高欢,被高欢派到了河南之地。这个侯景虽是一个凶狠残忍之辈,但确实非常的有能力,在河南地区他利用种种手段,没几年的功夫就占领了河南十三个州的广大领地,拥兵10万,势力极大,并且在与西魏和梁朝的作战中,屡屡立下大功,深得高欢的倚重,被高欢封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授予其专制河南的特权。不过侯景这个人虽英勇善战,但却异常的桀骜不驯,除了高欢,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曾经对部下说:“只要高王(指高欢)在,我当然不敢怎么样,但是高王如果不在了,我绝不能与鲜卑小儿(指高澄)共事!”到了高欢病重之时,他们父子二人都感到了侯景的威胁,于是高澄登位伊始就命人诏侯景回朝。

    老奸巨滑的侯景怎么会上高澄的当,他立即分别向西魏和南梁投降请援。西魏的大丞相宇文泰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他即不相信侯景会真心投降,但也不愿意放过这次入主中原的机会,于是他一边派兵去接应侯景,逐步的接收河南诸郡,一边又让侯景到长安来接受封号。侯景一看西魏这边不可信任,就转而投降南梁。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六)

   

侯景,字万景,鲜卑化的羯人,东魏河南道大行台

专制河南十三州14年之久

 

    此时南梁的统治者梁武帝已经是83岁了,一个笃信佛教几十年的老佛教徒反而在此时动了贪念,他天真的认为统一中原的机会到了,居然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并封侯景为大将军、大行台、河南王,还派自己的侄子萧渊明率大军去接应侯景。谁知南梁的部队遇到东魏军一战即溃,连主帅萧渊明都成了俘虏,这一下不啻于给了利令智昏的梁武帝当头一棒。

    东魏在取得了军事胜利之后,马上对南梁采取政治攻势,他们叫被俘的萧渊明给梁武帝写信,承诺只要梁国帮忙消灭侯景,他们就释放战俘,两国重新修好,妄图以此离间梁国与侯景的关系。谁知老迈的梁武帝居然又中了计,答应了东魏的要求。另一边侯景也不太放心梁武帝,他就派人冒充东魏使者给梁武帝送信,提出用侯景交换萧渊明。梁武帝未辩真假,立即回信表示同意。这下可激怒了侯景,他再次叛变了梁国,举兵南下。腐朽的南梁王朝哪是他的对手,整个江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浩劫!

    在东魏和南梁都在忙着处理侯景的叛乱之时,西魏军趁机占领了东荆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泌阳西)、北荆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嵩县)、广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颍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长葛东北)等河南大片土地。

    公元5486月,高澄派大将高岳率军10万进攻长社(今河南省长葛东北),拉开了收复中原失地的序幕。西魏军在守将王思政的率领下,死守长社。东魏的大军整整攻打了一年多都没有能够攻下长社。东魏将领遂引洧(音伟)水灌城,把长社一带变成了一片泽国,这也使得西魏的救兵无法靠近长社。但即使如此,王思政仍然指挥着全城军民抵抗着东魏的进攻。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和刘丰年等人相继战死在长社城下。东魏军士气受挫,停止了攻击。不久,高澄亲提10万大军前来救援。在长社城外20多万东魏大军在高澄的指挥下再次以水灌城,终于洪水冲毁了城防,长社城陷落了。不过高澄还是非常欣赏守将王思政的。城破之后,他不但没有杀掉被俘的王思政,还对他以礼相待。

    长社大战之后,西魏军被迫退回了关中,东魏收复了河南诸郡。到了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身亡,其弟高洋继承其位。第二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齐政权,史称北齐。6年后,东魏大丞相宇文泰病死,他的儿子宇文觉继承其位,不久他就废了西魏恭帝,建立了周政权,史称北周。这样中国的北方进入了北齐、北周对峙的时代。虽然政权更迭了,但对中原的争夺却变得更加惨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