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的古轵关遗址
有太行八径第一径之称,为历来军事要冲之地
北齐、北周并立之后,两国基本上是以弘农(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一带)为界,以西属北周,以东属北齐,本来北齐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北周,不过由于北齐的皇帝大都残暴无能,而北周的皇帝较为有作为,因此两国的实力逐渐的达到平衡。
公元558年,北齐北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刺史司马消难向北周投降,北周皇帝立即派大将达奚武、杨忠等人率军接应。北齐守将伏敬远率领兵士2000余人死守虎牢东城,周军久攻不下,遂带着投降的司马消难退回关中。
公元564年,北周政权实际的掌握者大冢宰宇文护率三路大军大举伐齐。他令柱国尉迟炯率10万精锐为先锋,直趋洛阳;命大将军权景宜领山南之兵攻悬瓠(今河南省汝南),令少师杨标进攻轵关(今河南省济源市南),他自己坐镇潼关调度指挥。这年的11月,北周的先锋部队到达洛阳。尉迟炯领兵围城,堆土山、挖地道猛攻洛阳城,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洛阳仍是固若金汤。这时北齐的救援部队开到前线。齐将段韶率精锐骑兵驻扎在洛阳邙山上,北周军立即上山迎敌,段韶故意节节败退,引诱北周军追赶,待到周军士卒疲惫的时候,突然率军杀了个回马枪,周军大败,死者不计其数,洛阳之围遂解。
另一边北周的北路军出了轵关之后,大将杨标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被北齐的娄睿军击败,只得投降了北齐。而权景宜率领的南路军进展还算顺利,接连迫降了北齐的豫州刺史和永州刺史,不过由于其他两路军的失败,权景宜也只好放弃了悬瓠,退军回国。此次周齐大战,已北周的失败告终。
公元569年,北周大将宇文宪等人兵围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双方军队在宜阳城下打了一年有余。到了公元570年,北齐太傅斛律光率3万精锐骑兵救援宜阳,屡破北周军,解了宜阳之围。第二年,北周卷土重来,大将宇文纯率军攻下了宜阳等9座北齐城池,气势极盛。这回又是斛律光率领着5万北齐骑兵前往宜阳,一口气连拔了北周的四个戍所,俘获了1000多人而还。

北周武帝宇文邕,字罗突,鲜卑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杰出的君主,在位期间统一了长江以北地区
公元572年,已经做了13年傀儡皇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设计杀死了权臣宇文护,真正掌握了政权。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北齐就成为了他首要的目标。他先施反间计,借北齐皇帝的手除掉了北周军最怕的齐将斛律光,然后在公元575年,亲率18万大军进攻北齐。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河阴(今河南省孟津东)、洛口(今河南省巩县东北)等30多座城池。不过在攻打洛阳的时候,北周军受挫,而在围攻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时,也是攻打了很久也没有能全取河阳三城。这时,北齐的援军已经开到,而周武帝也得了疾病,北周军只得撤兵。
第二年,北周再次伐齐,这回北周军采取是直捣黄龙的策略,大军直击北齐政治的中心邺城,已经腐朽破败到极点的北齐再也无力抵抗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军攻入北齐首都邺城,北齐灭亡。周武帝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就在周武帝谋画着其“平突厥,定江南”混一六合的伟业时,无常的命运却阻挡住了他的脚步,公元578年,年仅36岁的周武帝带着未酬的壮志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宇文赟(音晕)即位,是为周宣帝,宣帝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不久就因为耽于酒色而死,这样他的儿子年仅8岁的宇文阐就继了北周的皇帝位,是为北周静帝,大权旁落到了小皇帝的外祖父隋国公杨坚的手里,一场改朝换代的戏剧又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