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五)

(2007-05-03 11:40:19)
标签:

河南历史

高欢

韩陵之战

安阳

洹水

东魏

西魏

南北朝

定国寺

尔朱氏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五)

 

流经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安阳河,古称洹(音环)水

 

    公元532年闰3月,洹水(今河南省安阳河)两岸排列着数十万大军,在军营环抱之中的中军大帐前,悬着四面“尔朱”大旗。在大帐中,四个尔朱氏的首领正在商议军事,时任太尉的尔朱度律正在给其他三人介绍形势:“贺六浑的军队现在列阵于韩陵山,据细作来报,他的人马不过3万余人,而且皆是六镇被打散的乌合之众,虽然对贺六浑极为忠心,但战力有限,我军只要能击败他们的中军,取胜应不在话下!”其他三人看着阵图,都频频的点头。

突然大将军尔朱兆一拳狠狠的砸在帅案上说道:“悔当初不听慕容绍宗之言,让贺六浑这小子统帅六镇兵众去了山东,今日成了我尔朱家的心腹大患啊!”

旁边的尔朱仲远解劝道:“贤侄不必自责,如今我四人合兵20余万对付贺六浑的3万老弱残兵,岂能不胜?待到生擒竖子之时,交于贤侄发落!”

一直没有说话的尔朱天光此时开口说道:“天下本在我尔朱氏手中稳如泰山,只因你我宗族之间小有不合,让贺六浑那小子利用,才成今日之事。诸君还记得去岁广阿之战?若不是中了贺六浑的反间之计,大家离心离德,我等10万大军何至全线溃败?如今面对这只狐狸,我们四人可一定要戮力同心啊!”

尔朱仲远和尔朱度律听到这话之后,脸上都是一红,原来广阿之战,正是他们俩听信了谣言,不战而退才导致了尔朱兆的大败。他们两人立即说道:“叔父说的极是,只要我们尔朱族人团结一心,天下还有谁能动摇的了我们?”

尔朱兆也随声附和道:“是啊,近年由于我等宗族之间的互相猜疑已失去了许多地盘,如今只要我们合力消灭了贺六浑这小子,天下就没有人再能与我们作对了!”就此四个曾经各怀鬼胎的尔朱氏首领达成了一致,誓要消灭掉贺六浑。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五)

 

北齐神武帝高欢,鲜卑名贺六浑,北齐王朝的缔造者

 

再说驻扎在韩陵山(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的贺六浑,其实他的汉名叫高欢,贺六浑是他的鲜卑名,这个人是鲜卑化了的汉人。祖上曾做过晋朝的太守,他本是尔朱荣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他利用尔朱氏家族互相猜疑的时机,用计脱离了尔朱氏,自立门户。到了公元531年,高欢利用尔朱氏宗族之间的矛盾,公开起兵反动尔朱氏,占领了河北许多的州郡,最终迫使尔朱家族的人又团结起来,集结了20多万大军,想要一举歼灭他。

这个时候的高欢手中只有骑兵不到2000人,步兵不满3万人,总体力量与尔朱大军相差太远,不过由于他手下的士兵都是长年受尔朱家族压迫的六镇军,虽然数量很少,但士气很高。高欢是一个深通治军之道的统帅,他让士兵们环韩陵山布成圆阵,然后把牛驴捆在一起挡住归路,表示不胜则死的决心。然后自己亲统中军开始了与尔朱大军的决战。

起初由于众寡悬殊,高欢的中军节节败退,尔朱兆等人带兵展开疯狂的进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高欢的堂弟高岳亲率500骑兵奋击尔朱大军的前部,而将军斛律敦率军进攻尔朱军的后方,大将高敖曹率千余骑兵从中间横击尔朱军,一下子把尔朱大军打的首尾不能相顾,顷刻间土崩瓦解,尔朱大将贺拔胜和杜德于阵前投降高欢,而尔朱兆等人则逃回了自己的老巢。韩陵山大战以高欢的全面胜利告终。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南北对峙(五)

 

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九公里处韩陵山顶上的定国寺

相传是高欢为纪念韩陵大捷所建

 

韩陵大败之后,从前线逃回洛阳的尔朱氏大将斛斯椿发动了政变,杀死了留守在洛阳的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并把尔朱天光和尔朱度律抓起来交给了高欢。逃回东郡(今河南省濮阳一带)的尔朱仲远见势不妙只好投降了南梁。

公元532年的4月,高欢进入了京城洛阳。第一件事就是废杀了尔朱氏拥立的皇帝节闵帝元恭,然后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高欢则自封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掌握了国家大权。到了第二年,尔朱兆再次被高欢击败自杀。至此尔朱家族被彻底消灭。

高欢掌权后,也学尔朱荣,自己坐镇晋阳,遥控洛阳的政局。可皇帝元修不是一个甘心当傀儡的人,他联络占据关中的宇文泰来对抗高欢。

公元5345月,魏孝武帝下诏河南诸州,声言要募集兵士南下讨伐梁国,聪明的高欢一眼就看出了伐梁是假,想要对付自己是真。于是他也以讨伐南方割据势力为由起大军20万南渡黄河向洛阳杀来。到了这年的7月,元修见大势不妙,逃离了洛阳,投奔了关中的宇文泰。10月,高欢进入洛阳,拥立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并以洛阳逼近边境为由,强行把首都迁到了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历史上把定都在邺城的魏国称作东魏。

另一边逃到长安的元修并没有得到好日子过,宇文泰也想把他当作傀儡,君臣之间的矛盾逐渐变得不可调和。公元53412月,宇文泰毒杀了元修,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定都在长安,历史上就把这个魏国称为西魏。至此统一北方一百多年的北魏帝国分裂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中原地区则成为了两个魏国的前沿阵地,两个魏政权实际的控制者高欢和宇文泰将要在这里大大出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