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2025-03-06 10:50:02)
王学进: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3月5日,宁波余姚市小曹娥镇初级中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学校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20位家长受聘成为学校首批膳食监督员。“上岗”第一天,家长监督员们深入学校食堂后厨,全方位了解自助餐食材从采购源头到处理、烹饪的每一个环节,仔细查看餐具的清洗与严格消毒流程。在亲身体验了一顿营养均衡、搭配科学的“校园餐”后,还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3月5日甬派)
校园食品安全关注度高,问题也多。就在我刚刚敲下键盘时,看到了发在3月5日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天一论坛上的置顶帖子:有家长投诉奉化区实验中学(发表时可用“某中学”)的食堂学生吃不饱肚子的问题,称,食堂饭菜好不好吃,这个是水平问题,不下结论。饭够不够是最大的问题,初三的人有饭吃吗?每次去都剩个三瓜劣(应为“俩”)枣,有时候连白米饭都没有。自己带个面包填肚子!教师同餐问题有落实吗?并提到,投诉这家食堂问题的帖子此前也在论坛里出现过,但都是石沉大海,无具体整改后的行动结果。
虽然这位家长的言辞有点激烈,但反映的问题要引起学校和当地教育局的重视。
食堂难办,学校食堂尤其难办。难办的症结在于,一是监管体系不完善。虽然校园餐有众多部门管着,包括市场监管、教育、卫生等,但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管存在环节缺失;二是食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食堂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三是原材料采购渠道不规范,缺乏严格的供应商筛选和管理机制,采购渠道混乱,缺乏有效的检验检测手段,无法及时检测原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因此说,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除了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原材料采购等之外,尤其要强化监督管理。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从各地试行情况看,收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监膳管会组织不健全、个别成员积极性不高、检查流于形式、检查没有延续性等。
这次小曹娥镇初级中学成立的膳管会能否发挥更好的监督作用,取决于这几点:一是赋予三位正副主任适当的权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膳监会,该校的膳监会比较正式,除了20名成员是经过层层筛选产生的,而且受聘现场,经全体成员民主选举,产生了1名主任和2名副主任,任期一学年,任期届满后重新选举。既然搭建了这样正式的组织架构,就得明确正副主任和成员不同的职责,譬如正主任与副主任协商后,有权决定检查日前、检查项目、落实检测机构以及约谈食堂负责人,如查出问题严重,且整治不力,可建议学校问责甚或解聘承包商。二是要让膳管会全程参与大宗食品公开招标过程,包括肉、蛋、奶、米、面、油等消费量大的食品原料在实行公开招标时,可选择一位主任和一二位成员参与其中,将监管职能前移到采购环节。三是膳管会要将每次检查结果反馈给学校、家长和学生,公示下次监督的重点,同时,接受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做好食堂的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