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从“第一课”到“每一步”:法治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5-03-03 10:45:07)王学进:从“第一课”到“每一步”:法治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月28日,“平安法治开学第一课”暨宁波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行动在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6家单位挂牌成立“法治教育分级课程建设(教学)指导中心”。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领导,各区(县、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师生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市学校从“第一课”到“每一步”法治教育启航。(3月1日甬派)
从“第一课”到“每一步”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是有点差异的。正如鄞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李优治所说,“法治教育必须从学生的‘第一课’抓起、从‘第一步’夯实。”意思是,不仅要上好“平安法治开学第一课”,还要在学生成长的每个步点中都实施法治教育,简言之,法治教育要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为什么宁波要自我加压,对学校法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我所知,多年来,宁波从未放松法治教育,先后建立“市县校”三级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全市中小学平安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普适+专属的普法新路径,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比全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我市青少年犯罪的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率和25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全市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比率从2007年的8.37%下降至2010年的5.74%,全市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比率从2007年的40.73%下降至2010年的37.38%。在2010年全省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考核中,宁波名列第一。(2011年9月23日《宁波日报》)
可贵的是,宁波并没有满足这一成绩,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一刻也不放松对学生加强法治教育,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以鄞州区为例。接下来,鄞州区将全力落实“精准滴灌”“跨界融合”“数字赋能”三大举措,携手鄞州教育学院建设法治课程资源库,联合政法单位打造“沉浸式”法治实践基地,运用“鄞州法治云课堂”、AI普法等新技术,让法治教育更贴近学生认知,让法律知识可知可感可用,让法治学习更生动鲜活。
上述举措是基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制定的,很有针对性。概括而言,有这几个特点:一是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二是团伙犯罪比例高;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和暴力化。表现为,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使用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甚至使用摩托车、小轿车等作为代步工具进行犯罪,而且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如网络犯罪等。
因此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针对青少年不同时期的犯罪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也可以这么说,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是我市启动从“第一课”到“每一步”法治教育提质行动的意义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