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宁波该怎样打造城市“微更新”全国试点样板
(2025-01-14 11:18:54)王学进:宁波该怎样打造城市“微更新”全国试点样板
为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试点工作,宁波被省住建厅推选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记者从宁波市住建部门获悉,市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试点工作推进会日前召开,并确定了一批项目清单,旨在通过微更新,盘活城市“小空间”、“边角地”,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打通市民群众幸福感“最后一公里”。(1月14日《宁波晚报》)
宁波有幸成为住建部选定的打造城市“微更新”全国试点样板,使命光荣,意义重大。那么,宁波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将宁波成功打造成城市“微更新”全国试点样板呢?
首先,要考察此前建成的小微公共空间,总结其成败得失。就以比较有代表性的新江厦桥下面的小微公共空间为例来说,以我的个人观感而言,其成功之处在于桥的穹顶上的壁画,融合了三江口特有的文化特色以及宁波的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城市的作用;其不足之处是场地规划略显凌乱,舞池、卡拉OK点分布比较随意。且管理没跟上。跨年夜,我路过此处,发现有好几个卡拉OK点,随意分布,声响很大,几成噪音,也不见有人管。
其次,要问计于民,建什么,怎么建,要听取附近居民的意见。建好小微空间,最大的受益者是附近居民,因此在建造之初,要串门入户,挨家挨户征求居民的意见,然后综合多数人的意见,确定建造方案,这样,建成之后,才能得到大家的维护,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
再次,打造形成一批小微空间典型示范案例。在确定的一批项目清单中遴选几处小微空间,遵循即将编制形成的《宁波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指南》技术要求,广泛吸纳民意,集中多部门力量,通过“以人为本”的精细治理,“量体裁衣”式微更新、微改造,将之打造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在此基础上,探索部门共建、多元共治、市民共享的治理新路径、新方法,初步构建起小微空间的治理机制体系。
有人形容城市小微空间治理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腾挪空间有限,但只要管理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拿出“绣花针”“针灸式”的功夫,照样能够做成“道场”,将城市的“边角料”“零碎空间”做成“金角银边”,让小微公共空间成为市民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