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救援队员往返土耳其的路费该由谁承担
(2023-02-16 10:59:09)王学进:救援队员往返土耳其的路费该由谁承担
参与土耳其地震救灾的宁波市鄞州区蓝天救援队的黄海辉、朱建成、舒崇杰、张晓赛4名队员,在完成救灾任务后,即将返回宁波。据估算,每个人的往返“路费”至少在15000元左右,这笔费用怎么解决?“后方”队员不忍心让4人自掏腰包,正在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筹钱,但都被队长陈庆婉拒了。这笔费用至今还没着落。(2月16日《宁波晚报》)
据悉,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民间救援力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民间救援队在各地纷纷涌现,救援也越来越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像蓝天救援队这样的救援组织目前在中国已有超过1300家,全国各地的救援队员加起来有近百万人。救援队和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应该说这是好事情。相比发达国家的救援力量,我国还明显不足,希望有更多的救援队和志愿者加入到民间救援队伍中来。
随着救援队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如资金缺乏、装备不足、专业性参差不齐等困难日益突出,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缺钱。由于缺钱,装备买不了,培训做不了,保险上不了,往返灾区的路费报不了,凡此种种,都严重制约了民间救援队的发展壮大。
据媒体披露,目前民间救援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购买服务,二是企业和个人的捐助。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有了政府采购,也难以缓解民间救援队的资金困境。政府采购往往是让救援队为特定的活动提供服务(比如一些大型水上活动的安保工作),问题是,活动不常有,购买服务少之又少,杯水车薪,解决不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至于企业和个人的捐助,数额有限,不敷采购装备、组织训练、购买保险之用。
怎么办?还得从政府帮扶和社会捐助上想办法。鉴于民间救援力量灵活机动、反应快捷、渗透性强,且具有某些救援的专业优势,政府可考虑建立统一的协调平台和机制,将民间力量纳入到政府应急体制中,统筹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民间救援组织经济实力。如各级政府可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专项资金”中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合理补偿。以此为兜底办法。然后由政府出面号召,发动爱心企业或人士捐赠,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和监督制度,解决民间救援组织的资金之困。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3/02/16/030454436.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