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撂荒的德记巷敲响文保警钟

(2022-05-11 11:01:44)

王学进:撂荒德记巷敲响文保警钟

 

58日,网友“田湖声声”在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发帖反映“作为市级文物保护点所在区域,德记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群内遍地荒芜,杂草竟有2米多高。”记者经实地调查,网友反映的问题属实。(11日《宁波日报》)

德记巷之所以能列入市级文保单位,是因为它至今保存着1号董宅、12号严宅、18号至20号方宅三幢市级文保建筑,是宁波比较典型且保留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巷见证了19世纪从晚清到民国三江口的通商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故此,早在2010年,江北白沙街道投资1800多万元,全面整修并还原德记巷,并宣称该地将成为集休闲、人文、旅游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12年过去,耗巨资修复的德记巷怎么会沦落至此呢?大门紧锁,杂草丛生,蚊虫飞舞。其中德记巷13更是成了垃圾场,藤椅、轮胎、自行车、食物等垃圾、杂物扔了一地触目惊心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处文化街区居然未见有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俨然成了一处无人问津、无处落脚、无人管理的“三无单位”。

此时此刻,作为纳税人,我的心在滴血。1800多万元呢,可都是财政的钱,也即是咱们纳税人的钱,就这么砸进去,连水泡都没泛起一个,就无声无息地没了。这笔帐该怎么算?总得有个交代吧?总得有单位和个人担责吧?我,一个共和国的纳税人,今天,就把话撂在这儿: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介入此案,查清事实,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给广大纳税人一个交代。

同时,我们还须关注一个问题,即类似德记巷这样斥巨资修复的文保单位最后成“三无单位”的案例在宁波还有多少?问题出在哪里?板子该打在谁的身上?如何解决?

论原因,依我看,主要源自这对悖论:数量众多的历史文物与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像市一级的文物管理部门一年可用的文保资金十分有限,人员配备也少得可怜,可需要管理的文保单位则很多,管得过来吗?为此,很多地方推行的是“以文养文”的管理路子,将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成旅游景点,靠收门票维持管理所需;反之,如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历史文化街区,无法开发成景点收门票度日,就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德记巷所在的历史文化街区当属此列。

0881日实施的《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其中第七条是这样规定的: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文物保护点的保护工作。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就目前情形论,单靠文保部门唱独角戏,用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是管理不好数量繁多的文物古迹的,而是要发动全社会都来参与文物保护。山西是文物大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74月,山西省政府公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不但能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还有利于促成文物知识和历史文化的广泛传播增强监督力量,不失为一项有效举措值得宁波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