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为什么要严惩变相的课外学科培训行为
意料之中的事。尽管“双减”政策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且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总有一些培训机构和个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心存侥幸,玩起了惯常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采用化整为零、抑或从“地上”转入“地下”、甚至打着“素质培训”的幌子,违规从事学科类培训。
他们自以为聪明,实乃错判了形势。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其实早就对此做出了研判,总有那么一些机构和个人不死心,会想方设法与监管部门玩各种花把戏,因此早做了预案,寒假伊始,就组织了强大的检查队伍,有针对性的对正在从事变相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做了精准检查,对查实的机构和个人迅速做出严肃处理,打消了被查机构、个人以及那些蠢蠢欲动者的幻想。
从查处的案例看,其违规行为确实非常隐蔽,如以托管的名义实际进行学科类辅导,以艺术培训名义从事学科类辅导等,而且违规行为不是很突出,如不认真查,还真查不出违规行为,但此次专项检查特别认真,检查任务和范围特别明确,哪怕被查对象的违规行为再隐蔽,也难逃检查人员的火眼金睛,最后只能认栽。
为什么职能部门对此次专项检查特别重视和认真,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如放任变相的培训行为继续下去,那么,“双减”政策就难以为继,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半途而废。道理很简单,不严惩培训机构的隐形变异行为,用不了多久,他们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政策的口子就会被不断突破,到时候“变相培训”就会成为“正当培训”,如此,“双减”行动就会前功尽弃。
为了确保“双减”政策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职能部门除了要把专项检查变成常规检查,还须把检查重点锁定在变相的培训行为上,以绝他们的幻想。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2/02/16/0303301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