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研学:寒假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是好消息。我要告诉孩子们,你们的选择是对的。研学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但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行走的课堂”,学生在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诸多人文历史古迹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厚植家国情怀,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素质教育,应该大力提倡。
笔者乐见研学旅行蔚然成风,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加入研学旅行团队,有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研学旅行。
要把研学这桩好事办好,还需注意四个“性”:
一是安全性。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尤其要加强交通安全保障。学校、媒体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门和旅行社)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三是实践性。研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生活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要把学校正在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让学生在跋山涉水、了解乡风民俗和参与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全面提升实践能力。
四是公益性。不能把研学旅行办成变相的旨在赢利的培训活动,除了适当收取活动所需的成本费外,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交通运输部门、旅游景点要对研学团队实施优惠政策,如减半收费或者干脆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