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后还有难题待解
(2015-06-10 08:24:51)王学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后还有难题待解
因此《计划》提出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意义重大,也十分及时。
但以我对各地教育资源配置的了解,这一支持计划对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学校尤其迫切,但对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学校而言可能就不那么迫切,因为这些地区的乡村学校教师编制并不特别紧缺,好多甚至已经“超编”,但仍感觉“缺人”,无法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就以笔者所在的绍兴某镇的一所中心小学为例,大多数教师每周的课时都在15节以上,多的达到20节,许多老师都说自己课业压力过重。这可不是编制不足造成,而是因为编制不合理之故。分配到该校的50人编制不但包含食堂职工,还包括3所完全小学的教师。全镇总共1000多位学生,按师生比,50人编制足够了,但由于编制不合理,具体到某所学校,仍感觉“缺人”,教师包班既上语文又教数学的情形仍很普遍。
对农村学校教师“超编”但又“缺人”的怪象,《光明日报》记者曾在浙江做过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缺教师,主要是结构性缺失,也即我所说的由编制不合理所致。比如一些村小,只有几十个学生,甚至只有十几个人,由于学校办学规模较小,从生师比来看是不缺教师的,但是一具体到学科,就缺教师了,有些学校甚至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连一名教师都没有。
这是实情,也是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后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难题。
相比10多年前,农村中小学增设的课程越来越多,小学增设了英语课,还增加了体育课时数,诸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也相继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故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改变城乡倒挂的编制标准向农村倾斜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还须解决结构性缺失难题,不但要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还要按照学科教师配比来制定标准。尤其是要给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和队伍建设更多的政策倾斜,为这些学校安排少量附加编制,对学生少的教学点可单独核编。同时,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逐步对教职工实行编制动态管理,建立年度调整报告制度和定期调整制度。总之,编制分配一定要考虑农村学校地域广、生源分散、办学规模小、教学点星罗棋布等特点,在补足编制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分配编制,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