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剑门关土鸡“鸡鸣天下”何以成“鸡鸣乡里”
(2015-06-12 08:39:55)王学进:剑门关土鸡“鸡鸣天下”何以成“鸡鸣乡里”
近日,在四川剑阁县,一条“县里土鸡滞销,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购买”的消息引起关注。10日,剑阁县教师张华(化名)介绍,他和多位同事也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被要求购买20只土鸡。“大家都是怨声载道,并不愿意购买。”剑阁县有关部门回应称,“购买土鸡完全是自愿,钱不会给企业,由法院指定了专门账户,直接给农户。”(6月11日《成都商报》)
名为自愿实为要求职工购买,此类行政手段早已见惯不怪。且不论此举的对错,消息本身表明,剑阁县的土鸡产业陷入了困境。一年前,剑阁县当局雄心勃勃实施亿只土鸡工程,决心将小土鸡做成大产业。并响亮地提出“剑门关土鸡鸡鸣天下”的口号。
为推进土鸡工程,当局与广元鑫宇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成全省首个土鸡全产业链,计划打造“剑门关土鸡”农产品品牌。通过建立并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土鸡养殖模式,实现公司、合作社、养殖农户三方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争取养殖农户每只鸡纯收入一般都能达到10元以上,促进农民大幅增收。
无奈,理想很丰满,市场很骨感。计划实施了一年,就因市场行情波动,企业加工生产的熟食鸡品就卖不动了,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养殖户:当初说好的由企业收购的土鸡,如今没人要了。是以当局发出倡议,要求当地职工购买20 只土鸡,以解燃眉之急。原打算占领成都、绵阳、德阳等城市的农贸超市后,下一步,将打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场。想不到,计划这么快就泡汤,鸡鸣天下怎奈何成了鸡鸣乡里。
笔者查阅了当地媒体有关土鸡工程的报道,应该说,当局实施该工程的初衷良好,计划也周全,措施也到位,还是政府能做的都做了,想不到的是,该工程实施一年便遭遇困境。直接的解释是,市场行情出现了波动。诚然,土鸡产业不好做。同是四川的古蔺,土鸡产业也正面临困局。2014年12月24日,华西城市读本以《上得到央视舞台飞不进百姓餐桌》为题,报道了古蔺4000只精养土鸡滞销 一事。
那么,是哪些市场因素制约了土鸡产业呢?首先是价格高。你想想看,剑阁县教师要求购买的土鸡是60元一只,顾客从外省超时购买一只加工过的土鸡估计不下一百。这样,他们何不化五六十元购买一只本地土鸡。其次规模养殖的土鸡难说是真正的家养土鸡,与后者相比,性价比有差别。再次是加工过的熟食鸡品,加了防腐剂、添加剂,消费者很忌惮。笔者爱吃鸡,要是让我在加工过的剑门关土鸡和宁波宁海土鸡选择,我宁愿选择化四五十元买只宁海土鸡吃。这应该是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心理吧。
政府干预市场,甚至想操纵市场,一门心思实施政府主导产业,结果落得里外不讨好的教训难道还少吗?市场自有其运行的规律,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无法操纵和抗拒。政府在市场规律面前必须保持谦抑,要学会尊重市场和维护市场,切不可参与市场,更不该主导企业去参与市场。政府只需做好服务工作,市场的事让企业去做。
忠告一句,政府集全民之力主导某个产业发展,风险系数很大,且不可控。一旦发生风险,政府连全身而退都难。希望剑阁县政府能从土鸡工程遭败绩中明悟一点,即大政府的观念已经不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执政观念,回归政府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