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博士执教中学大有可为

(2012-11-23 11:32:04)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博士执教中学大有可为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对所带博士生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的惋惜与困惑,认为太屈才了。(11月23日《新京报》)

   看来程先生还是不了解萧杨,只知其具备从事科研的素质和能力,却不知他对科研早已厌烦了。俗话说,硬揿牛头不喝水,强迫别人去从事不感兴趣的工作,结果不但令其本人痛苦,也注定干不出成绩。既如此,还不如尊重他的选择,支持他去当中学教师。

  博士执教中学并非萧杨头个,早在05年,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刘洋毕业后就到杭十四中,做了一名普通语文老师,而且因教学出色,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为此,在当年的教师招聘计划中,该校第一次将招聘一名博士生(任生物教师)列入了学校的计划中,吸引了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生物学博士生竞相寄来简历。截止05年12月,浙江大学共有将近100多名研究生和几名博士生定下意向到中学当老师。(05年12月2日《浙江日报》)

根据我对中学教育的了解,博士执教中学并非大材小用,而是大有可为。

这不仅因为选择执教中学是基于自由选择,满足了自己的兴趣,能使自己更加投入的从事教学工作并取得成绩;也不仅指博士的知识面广,能力强,能教出更多的尖子生,而是说,他们的到来能发挥“鲶鱼效应”,搅动应试教育的一潭死水,给中学教育带来生机。

博士之为博士,就在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广泛而深入,且具有相当高的科研水平,这不是那些师范毕业生所可比肩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将大量新鲜和广泛的课堂以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广他们思考的路径,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兴趣。不仅如此,还因为他们较少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育教学中,就会少一些工具理性教育,多一些科学的和人文知识方面的教育,为课堂教学输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

尤其重要的是,博士教师的到来还能促进其他教师的自我更新和提高。现在的中学教师一天到晚忙于备课、解题、批改作业,绝大部分不看书,更遑论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了,他们都凭一点老经验在应试场上打拼,其知识结构要不是早就老化就是在逐渐遭淘汰。谁相信,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他们是在制造考试机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健全,能力发展的单一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教师本身就成了一架功能单一、构造陈旧的机器。博士的到来,当能使其他教师在与他们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浓化教研气氛,帮助他们实现二次提升。

也许有人担心,博士不懂教育法,会很难适应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败下阵来,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这要看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宽容度,还要看怎么用他们以及如何评价他们。如果学校只将其当作普通教师,期望他们在应试教育上胜人一筹,这是不现实的,结果只会大材小用。有远见的学校领导应该本着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则,用其所长,譬如像杭十四中那样,计划将招聘来的博士用于生物创新实验,发挥其科研优势。在评价标准中兼顾他们的特长,如十四中,就在评价标准中拟定一条“开拓性思路分”,鼓励博士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CBA新赛季24日就要开打了,如将麦迪比作萧杨,以他在NBA赛场上的名气地位入主青岛队打CBA,够屈才了吧?但谁能肯定,他就不能凭在NBA赛场上学到的竞技理念、战术战法尤其是美国人的文化观念盘活青岛队,大面积提高青岛队的竞技水平,甚至像马布里率领北京队夺冠一样,再创奇迹?同理,萧杨执教北京某中学,不但会实现其自身价值,说不定还会大大提升该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双赢。其社会价值也许一点不比在顶尖级的杂志上发表几篇高水平论文小。萧杨,祝你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