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媒体当从6岁儿童被误伤中汲取教训

(2012-08-22 07:47:11)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媒体当从6岁儿童被误伤中汲取教训

 

   6月18日,河南省项城市住建局公布了经济适用房申购人员名单。环球网河南频道记者发现,这份包含项城市水寨、光武、莲花等6个办事处在内1256位申购人的名单中,未成年人一共有42人,其中一位最小的李姓男孩年龄还不到7岁,资料显示该男孩为2005年9月出生,项城市水寨办事处人。(8月20日环球网)

   6岁儿童获准购买经适房,此新闻很能抓眼球,因而毫无争议高居21日各大网站排行榜的前几位。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位名叫李帅狄的6岁儿童并未获准购买经济适用房,他(或她)其实是那位名叫付秀英的家长的子女。我查阅并电话求证了公示名单及某位申购者,按照表格中的编号和排列情况,在000652编号中所列的付秀英和李帅狄实乃母子(女)关系,就像在000036编号中所列的于海珍和李秉林系配偶一样。住建局是以户为单位,把每户的人头都列出来。真正的申购者其实是付秀英,而非李帅狄。

   照此分析,报道所称的有42名未成年人获准购买经适房也与事实不符。实情是这些未成年人大多是作为申购者的子女被同时公示的。这点从表格中同一编号中的姓氏也能看出来,如在001123编号中张忠于的名下有位叫张艺的人,后者显然是前者的子女。

   这么显豁的关系,媒体记者咋没看出来呢?当然,这与表格设计过于简单有关,设计者不仅不注明同一栏目所列人物间的关系,也不公示申购者的住房和家庭收入情况,只公示了身份证号码,家住哪儿和手机号,让公众无从监督和查证。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记者因浮躁失职导致此次乌龙事件。

   显然,记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旨在替底层人代言和维权,这点无可非议,因为这些年各地不断曝光的类似“开宝马买经适房”的消息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申报经适房中的造假现象的痛恨,尤其是对掌权者通过非法手段申购经适房的现象更是深恶痛绝,因而记者曝光此类事件,总能深得民心。但类似案件曝光多了,公众产生了审丑疲劳,再想曝光就难以产生轰动效应。因此,记者在事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前提下,必须得从同题新闻中找到新的新闻元素,6岁儿童获准购买经适房,就是这样的新闻元素。

我大致能想象得到当记者发现了这一新闻元素后那种如获至宝的欣喜心情,狂喜之下,抓住这点大做文章,放弃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如哪位官员敢胆大妄为将6岁小孩推出去申报经适房,审核单位再愚蠢也不至于蠢到发现不了申购者的实际年龄,甚至连打个电话求证一下的最起码的采访程序都忽略了,结果自导乌龙,为弱者维权的目的没达到不说,反而伤害了更弱的弱者。

有一点值得警惕,近来假新闻大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与现存的新闻生态有关。由于各地政府不遵守信息公开条例,对记者的采访往往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致使记者不能第一时间获知事件真相,难免发布一些不实消息,这点可以理解。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好多记者更喜欢从微博上取材,在未经调查核实或者只做了肤浅调查后就向外发布消息,因而产生了大量假新闻。(此段可删)

如上述这则新闻,我不信记者是经过深入调查后写成的,因为记者连表格都没看懂。此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打击面也很广,不但直接伤害了这对母子,还抨击了审核部门的玩忽职守,以其报道中提到的其他政府部门。假如该错误系由当局瞒报造成的,尚可原谅,但事实是,人家是将申购名单公示在政府网站上,记者咋能如此这般做想当然的报道。由此可见,某些记者和媒体是何等地浮躁和不负责。(此段也可删)

暂不知这位记者和网媒在获悉事情真相之后会怎样应对,但有一点必须得说,即近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媒体公信力,绝不能毁在某些不负责任的记者和媒体手上。当事记者、网媒及所有转载该新闻的媒体都得反思,从中汲取教训,无论如何,不能为了追求独家报道和轰动效应,有意无意的炮制和传播假新闻,做出有违新闻伦理的事。(文发21日《嘉兴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