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王学进:女博士“吐槽”:教育躺着也中枪
“政和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这是一个叫“@璟好”的网友(厦门大学的一名女博士)8月3日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的内容。此番微博言论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认为,归根结底是教育出了问题,“她也是受害者,她只是通过微博说出了心里话,许多人都是这么想的……”(8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与此相对的是,公众很少将好人好事的涌现算到教育头上,好像好人生来就是好人,就能无师自通地做好事。杭州出了个“最美妈妈”,广州出了个“最美托举哥”,佳木斯市出了个“最美女教师”,人们在为他们欢呼喝彩的同时,从未有人认为他们之成为“最美”也有着教育的一份功劳。8月8日这天,笔者从早到晚都在看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的新闻评论,大众无不为刘翔的坚韧和毅力欢呼喝彩,用最美的语言称赞他负伤后单腿跳着“跑完”110米的壮举生动地诠释了奥运精神,但没人将此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归结为教育的结果。
总之,举凡坏人坏事都是教育造成的,好人好事都与教育不搭界。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但我们有否想过,上述怪象的迭次呈现恰恰表明了全社会欠缺教育一个公平评价。此种怪象的存在印证了当今社会流传的一种说法,即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是可以任人唾骂的两种对象,而且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也就是说,怎么骂都有理,并非虚言。
诚然,中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不能说一无是处,更不能将所有的社会问题的账都算到教育头上。这对教育不公平。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消除教育不公,另一方面又用苛责、苛评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歧视教育的不公,这样不仅无助于消除教育不公,反而会让从事教育的人越发垂头丧气,不知所措,于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经过网友的“教育”,这位女博士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咱们就原谅她吧。我相信,此事很快就会过去,但由此引发的一个话题,即动辄将社会问题归结到教育的思维模式值得注意和警惕。长此下去,此种思维模式只会加剧教育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将教育置于更加弱势的地位。这样,不仅对教育不利,对整个社会也没好处。我们应理性看待当下的中国教育现状,客观评价教育的得失,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切不可将教育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