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理性维权:一种需要大力弘扬的公民德性
(2012-04-18 16:48:05)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理性维权:一种需要大力弘扬的公民德性
今年3月1日,青岛政府启动了耗资40亿元的“增绿行动”,要将这海滨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对此,潘琦姑娘与众多市民一起大骂政府,但通过实地调查,她的怒火消了,觉得骂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走上了温和理性的维权之路,拨打市长热线,向各政府部门表达自己的意见。(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潘琦之所以成了当地的小名人,并非因为她比别人骂得更凶,——当初她确实骂得很凶,而且看到有人比自己骂得还狠,她心里才痛快舒服,而是因为她完成了由骂到温和理性维权的转变。即便在一次次拨打各部门的电话时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也不生气,完了还不忘说声“好的,谢谢。”其温和理性的维权方式理所当然受到了市民的称赞。
在此背景下,潘琦选择了一条异乎寻常的维权之路,让人憬悟到一点:原来维权还可以采用这种不伤人也不自伤的和平方式。从中,我看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公民德性。按我的理解,所谓的公民德性,应该包括平和理性、克制忍让、宽容中庸、知书识礼、懂法明理等这些质素。具备公民德性的人,不但会知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还能知道当自己的权益受损时怎样运用宪法法律通过和平方式维权,而不是一怒之下,不计后果地与政府蛮干。
我们必须立足于一个基本判断,即当局要将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这点始终不渝,虽然在具体的治国理政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但总体而言,还是处在不断进步中。作为公民,其使命在于秉持公民德性,运用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给政府提诤言,献良策,而不是一味痛骂政府,甚而选择极端手段与政府对抗。事实证明,靠网上痛骂来发泄对政府的不满,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得提倡潘琦这种温和理性的维权手段。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能不提及的是:公民德性需要制度德性的保障和呵护。遗憾的是,从潘琦的维权遭遇中,恰恰暴露出制度德性或者说官员德性的不足。这由其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及遭遇对方不礼貌的质问中可见一斑。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说,“正义是制度的首要美德。”从青岛市政府不征求市民意见,靠政府意志强行将一座海滨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这点看,谈不上多少制度美德和决策正义。没有制度德性作为背景,掌权者当然不会把“公民权利”当回事。
所以说,政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此促进制度德性的生成,与公民德性形成互动,相互配合,如此,建设公民社会的愿景指日可待,中国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