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明胶之“明”反衬监管之“瞎”

(2012-04-09 17:52:46)
标签:

杂谈

王学进:明胶之“明”反衬监管之“瞎”

 

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他称,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由此掀开了我国明胶生产的黑幕: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国内很多厂家用皮革厂经过鞣铬加工后的蓝矾皮的皮革屑,边角料、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9日中国经济网)

又是一则食品安全新闻!我原以为自己的神经被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刺激得麻木了,再不会为之拍案而起了。但忽然想到我扔进垃圾桶的破皮鞋有可能被不法商贩捡去制作食用明胶,然后添加到果冻、酸奶等食品里,有朝一日被我的子孙后代吃到肚里去,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患上癌症,就悚然惊觉:我的神经还不到麻痹的时候,我要控诉!

控诉谁?不法商贩吗?当然,我要一百次、一千次地痛斥不法商贩,但我知道单是痛斥他们收效不大。因为资本改不了逐利的本性。试想:拿烂皮鞋这类皮革下脚料作为明胶的原材料,生产1吨正规食用明胶,只需100到200元的材料价(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3000元),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可达2万~3万元左右。在如此诱人的暴利面前,商家当然要铤而走险。

我真正想控诉的是监管部门。外人分不清食用明胶优劣,也不清楚厂家是在拿烂皮鞋这类皮革下脚料生产明胶,但监管部门不一样,你们是吃这晚饭的,职责所系,且手中握有检测设备,拥有专业人才,不难检测到企业是在用什么材料制作明胶的。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还掌握着执法权,一旦查实违规事实,就可以对不法商家处以重罚。但遗憾的是,上述报道丝毫没披露监管信息。

我最不能原谅的是,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只有100多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透露),也就是说,不法厂家并不多,监管部门完全监管得过来,——排除20多家合格企业,大不了监管80来家。以监管食品行业的职能部门之多和全,只要某个部门稍稍上点心,去这80来家小企业查查看看,就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何至于要让一位央视主持人通过微博予以爆料呢?

没别的解释,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之所以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不作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改革食品监管体制入手,弃用目前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事实证明,此种模式必然导致分段监管=多头监管=监管真空的现状,可以考虑将10多个负责食品监管的部门合并为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归属国务院直接领导,统筹对全国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