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期待医师多点执业的善政叫好更能叫座

(2012-03-20 14:54:47)
标签:

杂谈

王学进:期待医师多点执业的善政叫好更能叫座

 

   继广东、北京、河北、昆明等省市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新政后,宁波市卫生局3月19日出台了宁波市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允许医生最多在三家医疗机构执业。(3月20日《钱江晚报》)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无疑是项善政,既方便患者,也有利于提高医生收入,更能让民营医院和社区医院共享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可谓三赢。但从广东等地的试行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据2011年9月2日《人民日报》披露,全国第一个省级试点广东省,试行医师多点执业一年多时间,只有100多名医生申请登记。昆明市开展试点工作2年来,截至去年5月17日,1223名医生签约多点执业,仅占该地医师注册人数的5.32%。去年3月1日,《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截至6月30日,仅有166名医师办理了注册。

那么,此项善政能否在宁波顺利实施呢?难说。记者在调查中获悉,宁波一些大医院的医生均对此新政表示欢迎,但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会去其他医院坐诊,都显得有些迟疑,不愿回答。医生们顾虑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是单位人,各种保险和福利待遇都由医院承担,从住院医生到专家的成长更离不开医院的全力支持,一旦提出申请,就会给医院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坏印象,影响前途。此种顾虑与医院的考虑完全一致。院方认为,医院为你支付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及培训费用,你却跑到人家那儿去赚外快,影响本职工作不说,还会损伤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从现阶段看,医生与医院只是雇佣关系,而非协作关系。医院视医生为资产,不愿让别的医院共享,此乃体制所决定。也即是说,正是现今医院的人事制度造成了医生身份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的人事格局,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要使多点执业政策落到实处。关键是让医生逐渐由“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就目前而言,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医疗单位要从市场化道路上迷途知返,回归公益属性。我始终认为,一个好医生与一位好老师一样,其掌握的高超的医疗技术属于社会的共同财富,应该造福所有的人。所以说,卫生和教育绝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应该还原其公共属性和公益属性。明乎此,医院就没理由视医生为单位资产,限制其自由流动。

其二,须借事业单位改革的东风,改革医疗单位的人事制度。从人社部正在起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获悉,在事业单位聘用制度2011年在全国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条例将逐步制定和完善贯穿于人员“进、管、出”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考核、培训、奖惩、工资福利、退休、人事争议等,条例的出台实施将改变医生与医院的雇佣关系,赋予医生更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其三,改革医院的社会保险制度。近日,人社部下发通知,要求医院等事业单位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通知还要求浙江、上海等5个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省市,开展试行职业年金的准备工作。一旦独立于单位的职业年金保险体系得以建立,解决了医生的“后顾之忧”,医生就不怕因多点执业遭遇医院的刁难。所有这一切,都为新政的实施铺平了道路。但愿多点执业的新政能在宁波开花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