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红会如此应对,公众理性得起来吗
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王汝鹏通过4日下午刚刚开通的微博回应郭美美事件称,部分网友情绪偏激,对红十字会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盘否定,以偏概全。希望公众和媒体能够理性看待郭美美事件。(7月5日《新京报》)
与王秘书长所发每一条微博均遭来骂声一片一样,王在该新闻传达的“希望”也遭来网友的痛骂,火药味非常浓。看来,王的希望要再度落空了。事实是,红会越是希望公众理性看待郭美美事件,公众越是怒火中烧,为什么?难道公众真是蛮不讲理吗?
按理说,当郭美美的身份、财富来历及红十字总会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关系等问题已大致弄清的情况下,公众应该自动冷静下来,理性地看待此事件和红会,怎么反而变得越来越不理性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事件发端起,公众就将矛头对准了红会,对准了红会业务开展、资金募集、项目运作等方面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由此导致的可能存在的腐败现象。郭美美事件只是一根导火线,其引爆的是公众对红会多年积累下来的不满情绪;而今,作为导火线,郭美美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诸多网友也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但其点燃的火药桶则依然在熊熊燃烧,因为红会仍没有就公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总结事发以来红会的应对策略,至少存在三方面失策。其一,应对不及时和不充分,甚至出现了删帖事件(某论坛关于郭美美的帖子一一被删,不排除受到了红会的压力)。网络时代,指望靠删帖避免事态扩大,休想!其二,召开“关门”新闻发布会,在危机公关中,红会不敢面对所有媒体,只是在其信赖的、社会身份相近的小圈子里找了几家主流媒体来开“新闻发布会”,大大的失策;其三,到最后,红会终于想起法律,但又找错了方向。作为一个虚拟的“人”,红会完全可以通过民事上的侵权之诉来主张权利,但是它舍弃私权纠纷处理规则,而以郭美美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企图借助公权力量来达到维护自我的目的,偏离了法治社会的常态路径。
再说此次微博应对,王秘书长先是辨析了郭美美事件的好坏之分,称此事件让红会看到了自身这样那样的问题。奇怪,此种由来已久的问题,居然出了郭美美事件才认识到,红会的认知能力也太差劲了吧!依我看,这是在假装糊涂。此类问题应该早就看到了,只是不想改,改了利益会受损。而今出了个郭美美,总算承认有这回事,但又不讲整改措施,只说7月底,中国红十字会捐款信息管理系统将上线,作为第一个录入信息的项目,玉树地震捐款项目也将通过微博实现实时互动,不过又说,公布玉树地震捐款做起来会有些力不从心。而后,又装出一副怨妇样子,埋怨网友对红会作出的卓越贡献全盘否定。贡献是否“卓越”,自有公论;有否全盘否定,待考。我只说,那不是应该的吗?
事已至此,红会仍然没有就公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即如何改进完善红会的组织机构、运作方式、保证善款专用,不被挪用或用作“三公消费”,以及怎样制定落实监督机制和向全民报账机制等,均没作出实质性的回应,这哪能让公众理性得起来呢?
咱别的不想多说,只提请红会领导人,务必看一下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有关港澳红十字会如何提升问责制及透明度、加强财务监管、实行年报制的消息,作为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分会,港澳红十字会的经验值得总会学习借鉴。从报道情况看,此类做法经验并不复杂,如有心学,一定能学好,就看总会是否决心自我救赎,放下架子虚心向下属分会讨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