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不能以因材施教为名对新生实施分层教育
(2010-07-13 15:29:01)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不能以因材施教为名对新生实施分层教育
就上述新闻来说,尽管校长不承认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但从该校教师的谈话中可知,学校确实是像家长反映的那样分了重点班和普通班,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他说,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办几个重点班、实验班,狠抓学优生,一向是学校重高升学率的保障。一语道破天机,凡是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学校,名义上是为了因材施教,实质是抓重高升学率。
那么,这样的分班教育真是因材施教吗?非也。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本意有三,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其前提就是“知人”“识人”,教师必须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详尽细致地认识了学生的特点才能开始因材施教。但现在的教师只把“材”理解为“分数”,仅仅将学生的考分作为“知人”的唯一条件,单纯以考分高低来给学生排队,这不叫因材施教,只能叫因分施教。
这里必须厘清一点,分数固然能反映学生部分智力差异,但也不全面。初一新生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智力尚处在成熟发展中,有早慧的,也有晚成的。且不说根据一次“素质测试”的分数判定学生的智力差异不公平,即使综合多次考试分数来区别学生智力水平高低也不科学。高考状元的分数够高了吧?按说他们的智商也属一流,成就自然也应最高。可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预期。(6月28日《解放日报》)
以因材施教为名对新生实施分层教学,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违背教育规律,危害教育公平。有鉴于此,浙江省教育厅去年10月发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和非重点班。(09年10月19日新华网)希望正在或明或暗假借因材施教之名对新生实施分班教学的学校严格执行省厅的规定,推行平行班教育,确保教育公平。
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10-07/13/content_45069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