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人民政府的大门为什么不能向人民敞开
发生在江苏兴化市政府门前的一起保安打人事件极富寓意,事情是这样的:市民张云下岗后,开了家电脑销售及维修的专营店,1月6日上午,他到城北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在缴纳了23元的工本费后,被要求再缴纳300多元的“政府代收基金”,他认为这是违规收费,去市政府反映,门卫认为“事情不大”,拒绝让其入内,双方发生争执,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1月9日《扬子晚报》)
政府的门难进,人人都知道,但无论如何门卫也不至于要对进入者动粗啊!而且我注意到,张云与其女友并没硬闯,而是见对方人多,转身离开后被一名保安拉住,称“政府大门不是让你说进就进的”,还试图抢下他手中反映问题的资料,随后发生争执并遭殴打。这几位保安居然敢对转身离开的张云动手,显然,他们是将其当作了刁民。守卫政府大门的保安看惯了聚集在政府大门前的上访群众,他们潜意识中早就将张云这样来反映问题的市民当成了刁民,内心充满了恨意和不屑。在他们看来,刁民是专门来寻衅滋事的,是来扰乱政府秩序的,可恶,该打!
可怕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何止是门卫,多数政府官员都明里暗里将上访群众当成了刁民,这才有了前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对官员的告诫:不要把上访群众当成刁民。因为有了这种预设认定,才有了严格的门卫岗位制度,才有了壁垒森严的门岗和登记制度,来人不仅要填表,还要出示身份证,一旦认定来者是来上访的,干脆,没门。检验门卫工作的敬业与否,就看其是否忠于职守,不让一个刁民进入大门之内。就这样,只要来者是平民,人民政府的大门都不能随便进入。
人民政府的大门不让人民进,这是显而易见的悖论。如张云这样,他既然去工商局办营业执照,可见他是会照章纳税的,他绝不是刁民,而是共和国的纳税人,也就是说,包括门卫在内的所有在政府大院上班的官员、职员,都是由千千万万像张云这样的纳税人供养着,并服务于纳税人的。说白了,市民是主人,官员是“雇工”(俗称公仆),前者有问题来向后者反映,后者当义不容辞欢迎和接纳他们,岂能拒绝他们进门,甚至雇佣门卫对他们拳脚相向?
到过美国等一些民主国家的人都很惊异,为什么美国的政府机关普遍没围墙,也没门卫,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即使是总统府白宫,虽然有几个警卫,但感觉也不是那么警备森严,没有高围墙封闭,只有矮矮的花格子铁艺栏杆围着。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官员懂得一个宪政常识: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应该时刻面对公众,应该无条件的为所有管辖的百姓服务;政府是公仆,不需要警卫保护,警卫都上大街保卫主人去了。可在我们这里,主人却被雇员当作刁民,甚至还要挨公仆的拳头,可悲乎!
我说张云挨打一案是桩好事情,它好就好在适时提醒人们:人民到底有没有自由出入政府大门的权利。答案就在美国《独立宣言》的前言中:“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
http://news.163.com/10/0110/05/5SL2Q2FU000120GU.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