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让低碳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生根发芽
《青年时报》、浙江省青年绿色环保协会、省环保厅团委联合向市民发出倡议:过“低碳生活”,并寻找一些真正的低碳生活榜样。这位榜样而今找到了,他就是浙江临海初级中学校长卢志海。该校是一所有5000名学生、250位教职员工的大学校,但只配备一辆公务轿车,除出差外,卢校长都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上下班。卢志海变着法子给学校“省钱”,如把教室的普通日光灯换成节能日光灯,给学校水龙头装上喷雾器,以减少30%的用水量,还给马桶的水箱里按两块浮标,控制水位和漏水等,故得了个浙江“最抠门校长”的雅号。(10月14日《青年时报》)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们追求奢华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空前的危机,全球气候随之变得日益诡异,人类的生活家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诸多不可测的因素威胁,因此,霍金曾警告:照此下去,人类活不过这一千年。为此,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国人甚至连什么叫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不甚了了,更遑论他们自觉地去选择过低碳生活了。
据我所知,迄今为止,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尚未引入低碳理念,更鲜有号召学生过低碳生活的。如若不信,嵌入“低碳理念在学校教育”的关键词百度一下,除了能找得到一二则有关大学生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信息外,找不到一条中小学教育与低碳生活相关的信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材滞后的缘故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校长和教师没有树立起低碳理念。当今中小学教育缺乏低碳理念教育,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切不要以为对中小学生加强低碳理念教育为时尚早,其实,随着学生攀比意识的日趋强烈,他们要求过奢华生活的欲望一点也不比大人低,这点不仅见诸于他们花钱大手大脚,浪费粮食和水资源,书包、文具盒一年一换,且越买越高档,更见诸于私家车接送上下学的现象上。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好像就不大会走路了,连骑车也忘记了,他们只记得上下学必须得由父母开车接送,而且还要比比谁家的车高档,出口闭口就是奔驰宝马。君不见,而今校门口的堵车问题不仅成了交管部门的难题而且还成了政府管理的棘手问题。前几天,笔者所在城市的市长还专题调研了校门口的堵车问题。要问中小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加剧全球气候恶化的问题,只要看看校门口那堵得水泄不通的私家车长龙就一清二楚。
是到对中小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时候了。至于怎么教育,我的意见是,一,校长、教师要身先士卒,如卢校长那样,身体力行,从而带动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理念;二,在思想品德、地理及语文等教材中充入有关介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内容,让学生从小就确立低碳理念;三,从现在起,教师要在讲课中有意识地将节约教育、环保教育与低碳教育挂起钩来,教育他们多骑车和多乘公交车上下学;四,将选择过低碳生活的内容纳入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体系之中,作为养成教育之一种,进行常规考核,以促成学生形成自觉过低碳生活的行为习惯。
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低碳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是项全新的课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此当作一项利国利民的育人工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抓紧实施,将之做好做实。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10/14/content_226726.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