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200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期权力不作废的先例不能开

(2009-09-16 11:13:05)
标签:

杂谈

王学进:过期权力不作废的先例不能开

   93日《新快报》报道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长冯云生离任后突击签署大批调令,将数百名农村教师调入城市的消息后,91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河北武安教育局长被免职当晚签发数百封调令》的长篇报道,记者通过大量的调查采访,证实了此前在国内各大论坛流传一篇题为《最牛教育局长惊现武安,退居二线前一天一夜签署调令150多》的帖子,并非如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和计财科所说的那样网上都是瞎掰的,没有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有这样的调令。

    10多天过去了,当地官方对此始终没做出回应,上至市委书记、副书记,下至离任局长冯云生,不是电话多次拨打无人接听,就是打通了声称不清楚,或者如冯云生家人声称不在家,反正一概回避。更可笑的是,面对如此突击签发调令是否存在腐败的质问,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杨淑斌理直气壮地告诉记者,在调动过程中,绝对不可能存在权钱交易不知杨科长作此表态时,脸有否红过,心有否虚过。

    凡是具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心知肚明,冯云生包括人事课长等一干人在内,之所以要这么心急火燎地赶办调动事宜,为的就是还清“人情债”——此次调进城的教师最清楚,他们前前后后送了多少礼和钱,哪些人接受了他们的打点,当然有关掌权者也心中有数。如说此次突击调动绝对不存在权钱交易,那我敢拍胸脯说,天底下没比冯局长和杨科长更清正廉洁的官了,武安市委算是免错人了。

    此事最可怕之处不在这当中存在怎样那样的权钱交易问题,而在于离任后的冯某人居然还能肆无忌惮地行使与在任时一样通天的权力。有道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冯某人那里,却是过期的权力不作废。我浏览了一下上述报道后面的链接,发现在各地突击现象一览里,列举的案例都是官员在离任前“突击”提干什么的,此时他们仍然大权在握,有这个能量,故虽然饱受质疑,但毕竟不算太离谱。而冯某则不一样,他是819日晚8时被宣布免职,之后就急着将借调进局机关的人员安排妥当,第二天又签发了几百封调令,手中的权力一点都没受影响。

   为什么卸任局长还能签发调令?难道这是党政干部任免条例所允许的吗?纳闷之余,我查阅了条例,试图找到相关依据,但没找到。在有关免职、辞职、降职的第十一章里,根本找不到允许免职官员继续行使权力的规定,因为根本没这必要。按常情常理,免职令一旦下达,就意味着官员失去了权力,如同普通百姓,怎不能发号施令,颐指气使。而冯某人竟无视免职令生效的时间界限——公元二000九年八月十九日晚八时,到二十日还在行使局长权力,这也太张狂了吧?

    现在,我要请武安市委和组织部给出一个答案,即给教育局下达的任免令算不算数,生效期限怎么界定,卸任局长冯某人20日签发的几百封调令是否要作废。这些个问题如得不到答复,那由此带来的恶果比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还要严重和危险,因为冯某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就是“过期权力一样好用”。此例非同于通常官员免职后下海经商,利用自己任上建立起来的人脉,将权力转换为金钱,而是直接利用剩余的官威,还清此前欠下的人情债,——如不抓紧在此时还清,债主联名追讨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句话,此恶例如能成立,那今后免职官员就会竞相效仿,赶在免职后的几天里官威尚存之际,突击题干,突击调动,那不但会进一步恶化官场生态,也会危及干部任免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后果堪忧。下回怎么分解?就看武安市委了。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9-16/03431865783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