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提醒终成恶意暗示
(2009-09-15 12:11:33)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善意提醒终成恶意暗示
该提示牌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它发出了一种强烈的暗示,即陌生人都是不可信的。尤其是制作者是公安民警,它就具有了另一种意味和力量:当一个普通市民发出这样的提示时,对方尚可将其当作单纯的提醒,可听可不听,而当这种提示来自公安民警时,其意义不仅仅是提醒,还将“不搭理陌生人问话”的含义提升到了义务的高度,有点非遵守这一提示不可的意味。报道中提到的那位来自东北的古先生,出站后想问问到球场路怎么走,但连问4人,他们都手指电线杆上挂着的一块牌子,不说话。此事清楚地说明,这4人是将公安的提示当成条例来恪守了。
汉口火车站一带经常发生诈骗案不假,但不法分子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乘客都是遵纪守法的公民。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统计,发现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规律可循:圣人和恶徒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坏人”。所以说,搭理陌生人问话遭遇欺骗的概率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做到了不搭理陌生人问话,并不意味着安全有了保证,因为骗术层出不穷,花样在不断翻新,骗子哪有只取问话一种骗术的。按常理推断,经常活跃在火车站周围的骗子早就看到了此提示牌,他们再傻,也不会傻到靠问话来达到诈骗的目的。
此种善意提醒不但达不到保护外地游客的切身安全的目的,更糟糕的是以其强烈的恶意暗示亵渎和杜绝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给问话的陌生人指路的公民义务。火车站作为外地游客最集中的公众场合,出站后怎么走的问题,是每一个外地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迫切希望第一时间得到确切的答复,因此问路与指路便成了必不可免的公共话题。被问者热心地为问路者详解到目的地的路径,这是最起码的公民道德和义务,如果连这点义务都不愿尽,其人就不配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我相信,绝大多数武汉市民是愿意尽这份公民义务,为外地游客指路的。
但问题是,现在公安民警出示了提示牌,市民即使想为游客指路也有了顾忌。毕竟提示是来自公民民警,具有不一样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是遵守内心的道德律令,为问路者指路呢,还是遵循公安民警的提示,不搭理问话者呢?答案已见分晓。现在看来,公安民警善意提醒的初衷虽已达到,可其恶意暗示也给一地人文生态造成了负面影响,权衡利弊,窃以为,还是撤了提示牌合算。
http://news.sina.com.cn/s/2009-09-15/0753186524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