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是到教育部对重庆加分门亮剑的时候了
见过牛逼的,但从未见过如重庆招办这么牛逼的。面对汹涌的舆论追剿,重庆招办就是死扛着,坚决不公布31人造假名单。即便《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表评论,督促其尽快公布造假名单,可得到的答复是:“别管他们!”此有可能成为网络流行语的牛逼话出自小小的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7月7日《成都商报》)
是可忍孰不可忍!天底下竟有这么蛮横的招生办。论者大可不必再对他们讲大道理了,那纯粹是对牛弹琴;至于律师要按法律程序申请重庆招办公开造假考生名单,结果也很难说。此刻,我最感困惑的是,事到如今,为什么教育部对此一言不发?重庆市教育局没下达行政命令要求招办公布造假名单,我能理解,因为这背后暗藏着诸多的猫腻,如若公布后果不堪设想;但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部则不能装聋作哑,理应由教育部的督导团、监察局和纪检组出面,派出调查组赴重庆调查此事。
因为重庆加分门事件发展到现在,业已成为一桩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它不仅事关高招加分公平,更关系到造假背后存在的利益纠葛及腐败元素等深层次社会问题。无须点破,重庆加分门其实就是腐败门,现在公众最感兴趣的是加分腐败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其表现形态又有哪些,涉及的是哪些达官贵人,等等,只有将这些问题查清楚了,才有望制定政策措施杜绝加分门的再发生。职责使然,教育部所属的督导团、监察局和纪检组理应介入加分门,也可以这么说,加分门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是到它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说来凑巧,就在李处长吼叫“别管他们”时,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监察部门要督促和配合高招管理部门、高校建立健全责任明晰、快速处理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真正做到“有诉必应、有错必纠、有责必问、有案必查”。(7日《扬子晚报》)根据通知,各地教育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保送生、艺术和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招生程序和标准公开,考生资格和结果公示。此通知简直就是为重庆加分门“量身定做”的,四个“有”都符合,对此,当地教育监察部门有何表示?
通知虽然下达给各地教育监察部门,但我不指望当地监察部门真会遵照执行,为何?因为这些纪检、督导、监察部门不是独立的监督机构,而是隶属于教育局的,其人事权、工资奖金福利等都由局里开支,要独立行使监督权谈何容易。对此,国家督学胡平平有过这样的解释,她说,虽然有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牌子,但其只是教育部门内部的机构,由于是部门内监督机构,无法对同级政府也没有办法对下级政府及部门履行一些情况的监督,同时监督自己也成了一定的问题。为此,她在由民间教育公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主办的“如何转变政府教育职能”的专题研讨会上呼吁:国家应该建立一个与教育决策、执行部门互相独立的监督体系。适当的时候应成立国家教育监督局,完善整个国家的教育监督体制。(6月30日《北京晨报》)
教育部门的监察机构的处境确实很尴尬,所以我不指望重庆市教育局所属的监察处在处理加分门一案上有所作为,但作为上级教育部门的监察、纪检等机构,则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一来是职责使然,二来上级监督下级,不存在体制障碍,三来有通知作后盾,更主要的是,如纪检监察部门此时出手,破门而入,查清门内的猫腻,然后作出处罚,不但大快人心,而且更能为自己正名:教育部门的纪检、督导和监察部门不是吃干饭的。此时不亮剑,更待何时?
http://news.qq.com/a/20090707/00009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