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会所风还要刮到什么时候
西湖边到底该建多少会所?这些会所是否一律谢绝游人进入?此类问题去年就有人提出来了,但似乎见效不大。5月7日、10日《钱江晚报》先后报道了西湖边会所风越刮越猛的消息,报道称,现在的西湖边会所林立,短短四五年,就建起了40余家会所,它们大多是房地产企业、酒店企业开发的,也有个人投资开发的,这样一来,西湖边好不容易“还湖于民”拆出来的一类黄金地段又被一些房地产商及富豪圈地独享了。
笔者前不久去西湖边的北山路一家酒店参加一个省杂文协会换届会议,会前,去四周转了转,确实遭遇了几处不能进的会所,这多少影响了笔者的游览兴致。本来,游人兴之所至,在美不胜收的西湖边徜徉游览,是一桩何等惬意的人生乐事,但忽然间游览线路因为会所的存在不得不改道,这是何等败兴的事。显然,这些恰似“诸侯割据”的会所与杭州市政府正在大力打造的“还湖于民”的初衷相违背。
在西湖边建几家会所本无可厚非,但前提必须适量,且选择合适的地点,不能占用稀缺的公共资源,同时建成后应向公众开放。但从一位网友公布在08年9月19日中国新闻网上的《西湖边顶级会所游人禁入 旅游景点成总统套房?》一文看,——该网友绘制了一张标有40来家会所的地点的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会所占据的恰恰是黄金地段,且呈四面包围态势。为此,原中共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鑫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封建式的割据,与人民亲近西湖的意愿相违背,与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还湖于民的努力相违背,必须坚决遏制纠正。
笔者注意到,在今年五一期间,中共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表示,要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作为杭州发展旅游业、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还湖于民、还河于民、还溪于民,继续做好“免费”文章,打好“亲民牌”,态度非常明朗,这与历届杭州市政府的意见完全一致,深得民心。现在应该追究的是,是哪个部门授权房地产商们在西湖边的黄金地段建这么多家会所的,有没有征得市政府的同意,这背后到底存在什么利益关系,今后西湖边的会所风是否还会越刮越猛?这些都是热爱西湖的市民和游客所关心的,希望有关部门给出一个明确答复。
从1983年杭州市决策层形成共识,决定“拆墙”开始,到07年1月,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原高达72米的教学主楼被拆除,26年过去了,西湖边的拆违工作开展得何等艰难,好不容易才获得今天这个大好局面,笔者实在不希望再来一场拆除众多会所的整治风。旧的违章建筑尚未拆除,新的违章建筑又已兴起,如此拆了建,建了拆,劳民伤财不说,更会损害政府威信,阻止“还湖于民”的工程顺利实施。
西湖是人民的西湖,而会所是小众的会所。西湖既然属于全民,那其美景当然得为普罗大众所共享,而会所服务的对象是小众,即那些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两者的志趣截然不同。虽然,我们也要尊重富人的志趣,问题是,不能因为迎合富人的志趣损害了大众的利益。可事实上,小众会所抢占西湖景区已经造成了一种新生的权贵割据,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如它们的封闭性中断了游客的游览路线即是一例。这还不说,会所暗藏的三大弊病,即侵占公共资源、奢靡消费、助长腐败,给整个西湖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全民西湖来之不易,是到刹一刹西湖边的会所风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