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中职“保送制”不可行
2008年12月,福建惠安县教育局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春季惠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招收保送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2009年春季,我县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初中毕业班的中学招收保送生。各中学推荐保送生数以各中学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初二会考数)的10%左右下达,各中学务必保证初中毕业班学生数的8%到位。”保送生的总任务数为1111人。此举引起部分保送学生和家长不满。(4月15日《京华时报》)
经济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故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发展中遭遇的种种困境,譬如招生难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事关方方面面,不是靠一纸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惠安县教育局试图用下指标摊派的行政手段满足当地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名额,可谓是病急乱投医,找错了门。
须知,中职“保送”非同于大学“保送”。大学“保送”是一种荣耀,只有那些成绩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才有资格获得“保送”资格,如被保送进清华、北大的哪个不是人中骄子,真所谓“一人保送,全家光荣”;而中职“保送”则是种耻辱,只有那些成绩特别差的且升学无望的所谓差生,才能“荣膺”“保送”资格,这无论是对其本人还是他们的家人,都不是一件脸上有光的好事情。保送学生和家长对此不满自在情理之中。
也许教育局在下达文件时不会明确表态,要把成绩最差的10%的学生“保送”进中职,但各地学校在执行这一规定中,基于提高升学率、优秀率的考虑,肯定会把拖班级、学校成绩后退的末等学生分流出去,而绝不会把优等生输送到中等职业学校里去。从校长到老师,他们巴不得教育局出台这样一则文件,好让他们冠冕堂皇地把平时想劝退却又不敢的差生恭送给职专。我完全能想象得出,当地学校在动员差生去中职学校就读时耍出的诸般阴损手段,利诱、哄骗甚至威胁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当然也能想象得出学生的种种无奈、难堪直至抗拒的情态。
所以说,不管赋予中职“保送制”怎样动听的名义,在推行中必定会走样,最终成为当地初中实施不公平教育的一道挡箭牌。不是吗,既然教育局以行政姿态摆明了中职“保送”是合法可行的,那么学校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剥夺差生的义务教育权和报考高中的升学权了。这样做,不仅对被“保送”的学生不公平,甚至对发展中职教育也未必有利。此举不仅强化了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歧见,即选择读中职的都是些没出息的差生,而且将全县最差的10%学生“保送”去读中职,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不说,更主要的是难以保证教育质量,最终也难以达到为企业输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愿望。总之,中职“保送制”不可行,还是趁早放弃的好。
http://news.sohu.com/20090415/n263392205.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