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对代办制的三点期待
自去年7月1日,杭州推出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后,已有2998个项目投资人享受了这项服务。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圣祥透露,这种新型公务服务模式,已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政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据悉,此一创新模式受到了各地的关注,最近几天,不断有北京、黑龙江、吉林、海南等省市政府部门的人员前来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取经学习。(4月13日《青年时报》)
乍看之下,我简直不敢相信,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戏称天下第一难办之事的投资项目审批,居然有机关工作人员免费代办,而且效率高得出奇。报道称,一个普通的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需与30多个部门打交道,办理40多道各种手续,一般历时11个月左右,可只要代办人员出马,一二个月即可搞定。审批企业不但省心省力省时,而且不要出一分钱,甚至连送点冷饮费等“小意思”都不肯收。这样的制度要不让人夸也难。
在此,笔者在高度肯定此项创新模式的同时,还要表达对它的三点期待:
其一,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审批企业知晓代办制的性质。实行代办制旨在以“好办事”来“办好事”,这第一个“好”不仅是指代办,而且还指免费,这样未免好得有点不靠谱,可能会使一些审批企业心存疑虑,将信将疑。所以在宣传时,首先要端正一个认识,即代办是真,免费不假,但应该。为什么?因为为他们服务的500余名代办人员,绝大多数是市各机关派出的挂职锻炼公务员,其中,杭州市级的110名代办员,70%以上还是处级干部。也就是说,他们在此挂职锻炼并非无偿劳动,而是由于工作需要,从一个岗位转入另一个岗位,薪水奖金一分不少,说白了,他们是拿着企业和公民上交的税金在为大家服务,此乃天经地义,不必受之有愧。
其二,期待代办人员成为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上的“啄木鸟”,通过他们的监督批评,促进行政审批工作的廉政建设。行政审批为什么这么难?这当中到底有哪些程序是必须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亟待修改完善的?行政审批中的衙门作风严重到什么程度?一些掌握行政审批大权的官员是如何长袖善舞、权力自肥的?另外那些手中掌有一分权力的偏要用到十分的办事人员是如何雁过拔毛的?凡此种种,经历了代办审批的公务员们一定有切肤之痛,具备了一定的发言权。按规定,代办员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笔者希望,代办员不但要将了解掌握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而且可以行使监督员的职责,通过代办服务,促使审批工作进一步公开、公正、透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干部干净干事。
其三,以代办制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代办制的创立给公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政府不是被人供奉的,而是服务于人的;其之所以得以创立的现实条件恰恰在于,政府部门的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故也可以将代办制的创立看做是一种“还债”行为,即当做该做的服务工作没做好,才需要额外建立代办制来加以弥补。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政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沿袭的仍是那套重“统治”轻“服务”的执政理念。一旦服务型政府得以建立,那么代办制也就没必要再办下去了。所以说,代办制的建立本身就在时刻提醒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加快服务型政府创建的步伐。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04/13/content_19835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