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一滴水背后的生活智慧
“每个月用水两方,却要花25块钱,比买纯净水还贵。”日前,深圳龙岗平湖街道平龙西路一家公司的员工向记者反映,员工宿舍明明安装了水表,公司却按照每人每月10块钱收取水费。公司的答复是,员工们为了省水都采取了“滴水”的办法。“就是把水龙头拧得松一点,让它滴水。”这样做的结果是水表不走,不能计数。有的员工为了滴水蓄水,竟“把公司盛垃圾的白色大塑料桶拿去,刷干净了滴水用”。这样,导致公司的总表与“用水的数目对不上,各个员工宿舍加起来的数和公司总表数有将近一半的差距。”故不得已才想出此法。(6月5日《晶报》)
看到这里,我噗嗤一声笑出声来,我想起了一位爷字辈的亲戚,也是常用此法省几个小钱。这类生活小智慧在市民阶层随处可见,鉴于其危害不大,且司空见惯,故人们见了,也只是笑笑,表示理解,一般不会阻止,更不会像我这样正儿八经撰文讨论。嗨,谁叫现在的水费越涨越高了呢?谁让咱们这么穷呢?
在常人眼里,靠“滴水”之道省几个小钱,小事一桩,无关宏旨,不值得去关注此等闲事,但笔者爱认个死理,以为既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滴水”之害也当深入分析。因为“滴水”之道关乎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它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来实现损公肥私的目的。奉行此道的人,利用了机械的不足——水表的刻度没有精密到能够计算一滴水的流量,还有相关法规的缺陷——没有哪部法规规定不许居民靠“滴水”自肥,才能乐此不疲地靠“滴水”来缓解求生之难。
在对这种生活小智慧表示慨叹的同时,我也不能不直言相告:靠“滴水”为生的人缺少了公共精神。他们满脑子的市侩思想和小市民习气,信奉“揩油主义”,爱沾小便宜,不以损害公共利益为耻,反以能用自己的小聪明“揩”得一点公家的“油”而沾沾自喜。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心系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人们常感叹国民素质低下,其实很大部分因归结为国民缺乏公共精神所致。公共精神源自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和理想,其理想范式的基点应立足于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作为共同体,我们把每个成员都作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接纳”(卢梭《社会契约论》。国人缺乏的恰恰是这样的认识和道德理想。
对这样的人,只是奉劝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再滴水了”是没用的,当然,也不能简单地以罚款或者其他处分去阻止他们再“滴水”,而是要将“滴水”现象与其他关系公民道德及公共精神的社会现象,诸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当街吐痰及随地便溺等陋习丑行联系起来,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方式,对全体市民进行持续不断地公民常识启蒙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公共精神,什么是公民意识,学会能够随时随地厘清公私界限,自觉养成不损公肥私的高尚人格,在行动上做到像爱护小家一样爱护大家,如此,“滴水”现象方能绝迹。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08-06/05/content_2095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