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天下第一”情结何时休
端午节这天,在广州市又上演了一出“天下第一”的好戏:一个重达3吨像房子那样高的“天下第一粽”足足让万名游客吃了3个小时才吃完。据悉,此“天下第一粽”由顺德5位点心师傅花了3天时间做成,内含糯米、猪肉、红豆、绿豆、花生、咸蛋黄等几十种材料,单使用冬叶的面积就累计达100多平方米。(6月9日《南方日报》)
元宵节到了,于是在沈阳就诞生了重达12.9吨、 直径八米一的“天下第一”月饼,“七夕”到了,四川华蓥山就开始角逐“天下第一吻”了,端午节到了,在广州就出现了“天下第一”的“粽子”,这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国人有热衷争“天下第一”的情结。我没有考证过现有的吉尼斯纪录中,中国人的“天下第一”数是否“天下第一”,以我对国人凡是都要争“天下第一”的好胜心及那么热衷于申报吉尼斯纪录的分析推测,不是第一,至少也轮得上第二。就像我敢说入选的量,中国足为翘楚一样,我敢说,论技术含量,即使不说最低,但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就像接吻无需多大技术含量一样,制作“天下第一”的月饼和粽子,也不需要多少技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人数、材料及金钱即可。按咱们这里的说法,此种做法叫“笨造法”,一点不值得夸耀,不要说“天下第一”,就是“宇宙第一”也没什么稀罕的。但某些国人就是偏爱此道,不惜浪费大量物资、人力和财富,一门心思要鼓捣出个“天下第一”的名堂。这种虚骄、虚荣、虚弱(注意,这绝对不是强大的表现),恰恰表征了国人的一种劣根性,即好大喜功,急于事功,不愿脚踏实地,靠创新和实干去求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
把大好年华与聪明才智消耗在这种不着边际的争“天下第一”上面,是种大悲哀。这绝对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因为它与我们所理解和倡导的创新完全是两回事。除了好玩,图个新鲜外,无论游客还是媒体都不必去炒作,更不要将其当作一回事,以为中国有那么多的“天下第一”和吉尼斯纪录,就一定是强大无比,足以傲视世界了。我要提醒一句,这类“天下第一”哪怕成千上万,也无法改变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只给世界贡献四大文明的事实,而且那还是古人的贡献,今人又有什么呢?天晓得。
此种“天下第一”的情结其实就是帝王情结,它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当下,我们要摒弃这类“天下第一”情结,应该提倡中庸和谐。中庸,讲的是“和而不同”,就是执中而知权,以期达到和谐之境界。“和而不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执中而知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它要求人们恪守法律的边界和道德底线,尽自己的本分,为社会做贡献,哪怕贡献不算最大,也是在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一样值得人尊重。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163.com/08/0609/02/4DVD0AOA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