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从视察民生到
民生观察
目前,
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的 “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 ”
主题实践活动
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着,作为其中
的一部分
即
省直机关领导全部下基层
、
蹲点调研
活动开展得更是有声有色
。
从4月15日起,《青年时报》连续推出
系列报道《浙江领导干部民生观察》
,生动地介绍了几位厅长的调研心得,在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乡野之风的同时,还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朴素的干部作风正在回归。
可能是阅读麻痹所致,人们已经不大注意领导视察与领导观察有什么差别,总以为领导下乡调研就如同
古时大官出行
,要么
官轿未动,仪仗先行,鸣锣开道
,前呼后拥,要么神秘兮兮,肃静回避,戒备森严,反正都是呼啸而来,蜂拥而去,威风八面,摆足官谱。现如今,虽然小车代替了
官轿
,西装代替了官袍,但大小官员摆谱的心态依然,迎来送往的仪仗相仿,当然,实际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除了在对下属
颐指气使
中耍足了官派外,对实际舆情和民生并没了解掌握多少,自然也更谈不上怎样认真去解决民生问题了。
民生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领导干部要了解掌握民生,从而去解决民生,就得从改变调查研究的方式渠道出发,老老实实地放下官架子,视自己为普通百姓一员,下到农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交心,也就是说,变高高在上的视察为心贴心的观察,如此,方能真实摸到“三农”问题的病灶、脉搏,探听到当今农民的所思所想。正如
省卫生厅厅长杨敬
所说:“
我想,既然下去蹲点调研了,就要全身心投入,不然,群众就不可能跟你掏心窝,对你讲真心话。
”
杨敬说,蹲点中,他从群众那里取到了真经。省林水厅厅长楼国华通过蹲点,了解到群众的心声
后,将之概括为四点:
“
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明年怎么生活,后年怎么发展。最想干什么?修路。最需要什么?技术。最缺的是什么?文化。
”(见4月16日《青年时报》)什么是民生?这就是。这些民情可不是靠通常的视察所能获悉的。
从视察民生到观察民生,表征着领导调研民生的视角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标志着领导由俯视到平视的转变,群众则由仰视到正视的转变,实现了这一转变便有可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领导也才能俯下身来倾听百姓的意见建议,百姓也才肯敞开胸怀向领导表达自己真实的愿望。惟其如此,领导同志也才能够在感同身受中,亲身体会到百姓的艰难以及他们要过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省交通厅厅长郭剑彪
调研回来后在自己的博客上披露了一个很感人的细节:4月1日,他登上了
海拔500多米的高峰村
,来到
80岁高龄的韩根生老人
家里,其老伴
颤巍巍地拿出一大盆高山红薯。当地村干部对郭剑彪说,这是老人家拿来招待贵宾的,也是他家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了。郭剑彪很感慨:
“
那红薯,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红薯。
”(4月15日《青年时报》)
就是
这样
一盆普通的红薯,
让
他记住
了
村民对交通的迫切需要。
因而他回来后,立即着手解决这些村的交通问题,一点不拖延。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从完成视察民生到观察民生的转变中,改善了干群关系,拓宽了调研渠道,创新了调研方式,大大遏制了领导视察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风气,恢复了当年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只要始终保持这样一种调研方式,做领导的始终能保持这样一种低姿态去倾听群众的呼声,那么,浙江省正在全力推进的解决民生工程一定能取得实效。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4-83028807 139675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