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么塑就了喷泉旁的学生军姿如此美丽“冻”人?

(2008-02-28 10:37:55)
标签:

教育

 

王学进:是什么塑就了喷泉旁的学生军姿如此美丽“冻”人?

   2月27日上午,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在中原西路新校举办竣工揭牌仪式正在进行中,六千多学生站在学院广场喷泉处庆祝母校的庆典,尤其是那三四十名学生护旗手身着制服,英姿飒爽,像雕塑似的站在喷泉的夹缝中,若隐若现,更是壮观。当仪式结束时,嘉宾们发现,他们已经浑身湿透个别学生腿直打哆嗦。对此,河南工业大学老师胡志东说,那么冷的天,又淋着水,学校完全可以关掉喷泉,让学生换到不被水淋的位置。(2月28日《河南商报》)

   胡老师是外行,要是关掉喷泉,由三四十名学生组成的护旗方队还会那么美丽动人吗?须知,这美丽动人是完全建立在美丽“冻”人的基础之上,没有喷泉飘来的细雨将学生浑身湿,就见不出这些学生的优良素质——风雨不动安如山,也就显示不出学校的整体风貌。寒风凛冽,“细雨飘飘,站在喷泉夹缝中的学生依然纹丝不动,“军容”整齐,学校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喷泉岂可随便好关掉的?况且,庆典的气氛也要靠喷泉来烘托,那喷珠溅玉、形似礼花飞舞的情景最能渲染出庆典的喜庆气氛,学校舍得关吗?

    从庆典功能而言,此刻喷泉与学生都是道具,彼此都是受制于人,丝毫没有独立的个人意志。在平时训练中,老师就是如此这般地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目不斜视,站如一根桩,坐如一口钟,最好能站成雕塑。他们的使命就是做不折不扣的道具,“细雨飘来不能躲避,冷得发抖还不能加衣,冻得快成冰棍了也得挺住,不能倒下。从现场来看,这些学生忠实地完成了学校交给他们的扮演道具的使命。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少吗?一位嘉宾说得好,“现在搞活动,让学生大热天站在广场上听领导讲话,学生晕倒的事情还少吗?如果学生被淋病了,和那种现象是一个性质。由此可见,当今教育的一大病灶恰恰就是教育者没确立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搞庆典如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如是。老师们往往漠视学生的个性,不顾他们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实行的均是一个模式的教育方式,非得把学生培养训练成为考试的机器不可,直至把课堂搞成大工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车间

    在这样的一种教育体制和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常常得不到健康发展,学生所渴望的人性关怀也经常难以得到,所以说,当今学校一味推崇工具理性教育的结果必定造成校园人文精神的丧失。此次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暴露出来的庆典个案可谓是一个典型,它好就好在能吸引人们去关注美丽“冻”人后面的教育理念,从而引发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学校教育什么时候才能从工具理性教育转到以人为本的教育上来。

http://news.sina.com.cn/s/2008-02-28/03451503431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