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谁最该愧对世界阅读日?

(2007-04-23 11:41:49)
 王学进:谁最该愧对世界阅读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称,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阅读调查称,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为此,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真的愧对4月23日,这个全世界读书的节日!
   “我们”是泛指,包括你我他,意思是人人都应为功利性阅读担责,人人都愧对世界读书日。但在发出这一感慨之前,文章特别列举了“我们”包括的部分人:掌握决策权的领导干部、出版界人士、教师和家长。在这部分人中,我以为教师应该担最大的责,最该愧对世界阅读日。
    要论责任,得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比起其他类型的人,教师应为功利性阅读的盛行担负直接责任。从下列司空见惯的校园现象中不难发现,教师充当了很不光彩的扼杀学生阅读兴趣的“刽子手”。凡是熟悉学校生活的人都知道,禁止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小说,俨然已成了一条无形的校纪校规。无论是早晚自修还是课外活动时间,老师们都反感学生看课外读物,轻则向班主任告状,重则没收。在数理化教师甚至在一些语文教师眼中,看小说,那简直是大逆不道,除非不想读书了。
    哦,放在教师案头上一本本收缴来的小说,班主任那儿一张张学生写来的检讨书,还有学生一次次向老师求情要求归还小说的情景,我太熟悉了。在如此严酷的阅读环境下,学生焉有兴趣去看课外读物,怎敢拿读了多少经典作品作为人前炫耀的资本,即使要看,他们也得与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小说上面压一本教科书,放在抽屉底下偷偷摸摸地读。一旦形成这样的成见:凡是看与学科有关的教辅书就是合法的,凡是读与学科无关的小说之类课外读物的就是非法的,则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再也无以形成,功利性阅读就必然大行其道。
    我完全能体谅,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这么做有着太多的理由和苦衷,我所不能理解的是,身为传播人类文化使命的教师,本身就是读书人,何以对读书的理解那么肤浅和狭窄,何以乐意充当课外读物的死对头。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阅读之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吗?难道他们真的以为只要读好自己所教的功课就能无往而不胜吗?并非如此,其实,老师们完全清楚,课外阅读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用,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不过他们内心存有这样的“小九九”:万一学生选读的课外读物与本人所教学科无关,岂非占用了自己所教学科的单位时间,影响到成绩还不是自己受损。在现如今一切都围绕考试成绩来制订的评价制度中,老师宁可以牺牲学生的一生发展为代价,也要维护一己之利。
    总之,先是有着眼于功利目标的教育制度,才有以一切围绕升学率来转的考评机制,然后才有功利的教师,最后才促成了功利性阅读,一道功利性的因果链条由此得以形成。当这根链条的第一环即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教育制度没改变的前提下,教师要不作功利之想也难,因而当下畸形的学生阅读环境也难以得到改善,功利性阅读仍将成为阅读大趋势,我所能指望的是,作为阅读环境最直接的创造者,教师能够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重,稍稍去除一点功利性,不要动辄没收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http://news.sohu.com/20070423/n24961740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