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想到的都是很糟糕很害怕的结果而担心焦虑和恐惧

标签:
遇事想糟糕害怕恐惧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建熙:杨老师,我初二时候抑郁,高二时口吃,到现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心理老师告诉我,说我是重度抑郁。后来在社会上慢慢好了很多,原因是这两年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好得比较快些。但是我现在概况的主要问题就有以下几个:
1.自己每天遇到很多事情,很多细微的事情我想到的都是糟糕的结果,害怕的结果。思想在无限的担心很多事情,总是想到很多事情的不好意的一面,让自己内心总是担心、焦虑和恐惧。
2.口吃的问题,口吃是有时有,有时又没有。
3.感觉自己总是很着急,每天早上起来没想什么事情,刷牙的时候总是能感觉到自己总是很着急,这个只是生活总的一个表现,其他的表现我暂时也想不起来。
4.内心缺乏自信,我做很多事情,或者别人分配给我做的事情,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己做不好、难做。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做起来都是很简单的,并没有什么难度。我个人感觉最严重就是,第一点和第四点吧。老师你看看,我这个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或者有什么康复计划?老师可以帮我指点一二的。
杨永龙:你能告诉我英语的生活一词为什么是life拼写而成的呢?如果把life掐头去尾,那么么就成了if了。你想一想if的意思是什么呢?英语的if的意思是如果、假设等等,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正面的或者负面的想法,这是人人都具有的,你说对吗?
对于你“每天遇到很事情,很多细微的事情我想到的都是糟糕的结果,害怕的结果”,这就需要你认真学习和领悟我们大脑的自然功能:我们人的大脑是接受信息以及对所接受的信息做出反应的器官,我们的大脑接受到了相关的信息之后,必然会出现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龌龊的、荒诞的、无聊的、下流的、变态的、悲观的等等想法和念头,在这里我们暂且把这些想法和念头称作杂念,人的大脑在一秒钟之内经过视、听、味、嗅、触等感官接受700个信息,必然会产生700多个杂念。
杂念是有属于它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运行程序的,它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倘若我们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根本不理会它,我们该做什么就坚定的投入做什么的行动之中去,那么它将不会影响我们,它是按自己的运行程序运行而走完自己的程序很快就消失了。这就是说杂念是必然而来自然而去自生自灭的。反之我们去注意它,去关注、探究、辩论和辨析它,这就意味着我们干涉、打扰和扰乱着它的运行程序,那么我们就会被它束缚,而烦恼痛苦不堪。
本来你所说的情况就是大脑的自然功能的表现,这些想法和念头的出现是必然的,是人人所具有的,是存在的事实和合理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根本不是问题根本也不是个事儿,如果我们根本不管它们,立即把心思和注意力放到当下所做的事情的行动上去,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该交往时就交往、该学习时就学习、该工作时就工作、该运动娱乐时就运动娱乐等等,在什么时段就专注投入做什么时段的事儿,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姿多彩起来,这样坚定的持续行动下去了,你的这个问题就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为什么那么怕,因为我们太爱自己了,对自己非常的执着,总希望自己什么都好,不要不好,所以必定陷入害怕的漩涡里,佛说,由爱生怖,这个爱就是说对事物或者自己的执着。我们越是喜欢一个东西,我们就越会害怕失去它,我们就是这样,越是爱自己,就越是害怕自己不好了怎么办,所以总是有那么多的担心恐惧。无论我们担心什么,我们可以仔细的想想,归根到底都是在怕自己不好了怎么办!
爱自己有错吗?爱自己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是过度的爱,那就是错了,因为关己则乱,过度只会导致心态的失衡和看不清真相,只会导致我们活在脑袋里,把脑袋里的恐惧当真,并与之做斗争而已。我们担心了那么久,恐惧了那么久,为什么我们现在在生活中,我们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痛苦到底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痛苦,还是我们一直在担心自己会发生什么呢?
无疑,我们痛苦毫无例外的是后者,而这个东西,其实就完全是内心主观的患得患失而已,与事实的生活完全没有关系。我们是困在心里了,而不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都好的人,也没有我们什么都能把控的生活。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把握当下自己该做的,对于结果,对于未来,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把握的。
所以为什么要活在当下,因为我们也只能活在当下,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当下而已。因此不要总是看着未来的好坏结果不放。做好当下的就够了,结果根本不是我们能完全把控的,结果更多的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而已。无论我们遵不尊崇,这个就是现实的规律。结果的好,不是我们担心就好了,结果的不好,也不是我们的担心就避免了。
更何况我们的担心全都是万一,就如你所担心的事儿,一天担心着这些事,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恐惧担忧没有任何关系,万一本身就等于不发生的几率,如果这个都发生了,就只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们担心和纠缠有什么用呢?徒劳的浪费时间和心情而已。所以听天由命吧,再痛苦,我们也管不了这些本来就无法管的事情。唯有接受不安,做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去,才是在放下自己,才是在活在当下,才是在真正的生活,才是在尊崇规律。
所以我要对你说的是: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过去了、做完了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未来的事儿还没有来到,等到来到的当下再说,我们的人生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所做的事儿,只要我们紧抓此时此刻的当下所做的事儿,把当下所做的事儿当做是生命之中的唯一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去做,也就到了最大的努力,那么就可以收获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我们知道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尽自己最大且最有效的努力做好当下所做的这一件事儿,既然对当下所做的这一件事儿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对当下所做的这一件事儿尽到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这样就能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投入当下的行动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你的第一第三第四个问题就会慢慢消除的。
对于你的口吃问题,也是你过于关注的结果,更是你过分完美主义人格特征的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有意识的改掉过分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内心矛盾的困惑。
建熙:谢谢老师,我明白老师的意思,就是活在当下,放弃完美,顺其自然,接受所有突然莫名其妙的想法,不要去分析,不要去回忆,认真做现在和马上要做的事,对吧?
杨永龙:对,非常正确,你有这样的认识我非常欣赏!
建熙: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