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怎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标签:
高三学习方法目标计划时间管理 |
分类: 高考指导 |
高三既是高中阶段学习最紧张的时期,也是心理最为脆弱的阶段,这是因为高三是学生时代学习时间最长、作业量最大、考试次数最多时期,当然也是最苦、最累、压力最大的阶段。无论是“打时间仗”也好,还是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也好,最关键的还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利用时间。
1、从时间和方法着手追求效益
在高三的学生中,我们看到不少同学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不惜牺牲休息、锻炼、娱乐时间为代价来进行学习,有些同学甚至在体育课上、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都在看书或背诵,投入学习的时间可以说已经超过极限了,但是由于这种投入是不符合大脑张弛有度的自然规律的,持续这样做下去必然会出现头昏脑涨、精神疲劳、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形。虽然在高三把所有的一切都搭进去了,但是成绩却不见什么起色。于是这些同学在心理上就开始失衡了:为什么我牺牲了一切抓学习,成绩就不见提高呢?难道“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是骗人的?有的同学既打球玩乐,又看课外书籍,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比我少得多,所考出的却是好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更需要探究怎么才能高效率的学习。
古人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来说,这个“器”当然就是学习方法,只有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很好地运用它,那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课程学习做一个规划,这个规划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和休整活动的时间,做到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投入学,休整活动的时候扯破天地的尽情玩。
其次,劳逸结合,不在疲劳的时候强迫或逼迫自己学习。当我们感到厌倦学习,厌恶看书的时候,就需要做适当的进行调整和休息。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兴奋与抑制交替的过程,在兴奋的时候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自如、精力充沛,精神振奋,学习效率也非常之高;反之在抑制的时候,烦闷焦虑,情绪低沉,学习效率就非常之低,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休整活动,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调节。
第三,要领悟高三苦累煎熬、创伤与挫折的意义。人的成长就是一次次的遭遇创伤或挫折,以及一次次的对创伤或挫折进行修复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一次对创伤或挫折进行修复的过程,既是习得战胜困难和障碍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追求高峰体验或自我实现的过程,当然也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我们常说“经风雨见世面”,其实就是经历困难、障碍和挫折,并在困难、障碍和挫折之中学会“执着于所做的事;感觉生命在自己的掌握和控制之中;将困难、障碍和挫折看作是挑战而不是威胁。”我们的老祖先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高三的生活之中上天会用接二连三的困难、挫折和障碍来考验我们的意志、心智和才能,这样的考验和磨练不仅能培养出我们对挫折感到难过的免疫力,而且还会教给我们许多很美好的成长经验,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绝佳机会,所以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接受这种考验和磨练。
第四,接受自己的自卑与不完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不足以及自卑心理的,这是存在的事实和合理的存在,这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我们整天想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我们的心灵就会被消极的情绪所占满,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的完成。所以需要先把目标\学习计划制定好,在我们在想自己的不足和弱点的时候,立刻把我们的目标写下来(因为目标是最能转移注意力的),然后立即把注意力和行动放到自己此时此刻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上去。如果我们紧抓当下,只管当下的勤奋耕耘,把当下要读的课本读精读熟读透,把要做的题认真审题尽最大努力的做好,自然我们就不会被那些次要矛盾打扰了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只活当下,只管当下的勤奋耕耘,把当下所做的事当做是生命之中的唯一,每次的当下都很投入的去做,这样我们就会很开心很快乐。
第五,不要顺着别人的要求过于往上爬。到了高三之后,与我们有关的人以及与我们亲近的人,总是希望我们去摘那些高高在上的硕大的果子。其实我们自己的实力以及能力自己最清楚的,面对这些我们跳一跳够不着的、属于我们力所能及范围之外的期望,如果我们顺着去跳去摘,那么我们在反反复复跳着够而够不到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收获习得性无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当然自责、分心和自卑情绪和感受就会随之而来;反之,如果我们从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我们稍做努力就收获了果子,那么我们不仅会收获成功的满足感,而且还会进一步促进自己的自信心、专心和自尊,让自己在不断前进的征程之中激情满怀豪情万丈的勇往直前。
第六,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我们知道高考犹如调试琴弦,弦太紧会断,太松则难成曲调,要想获得成功,努力学习是不可少的,但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而导致失败;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使交感神经从过度兴奋状态中,迅速恢复到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创造出最佳的应试心态。正如台球小将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其实,只要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
2、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计划
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具体明确的目标,比如比如,上次考试的总成绩是400分,那么我们就设定下次考试增加50分,然后根据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把这个增长的分数分配到各学科,这样各学科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其次,一旦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接下来你要切切实实的决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与代价,以及用什么样的行动--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行动与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天计划,用白纸黑字写出来)。世界上既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儿,也没有东游西浪就能达成目标的。
第三,用此时此刻就去执行计划--锲而不舍的行动以及钢铁一般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恒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所设定的计划,每天上床之前检查验收。当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少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当然学习热情也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就会步步为营不断扩大战果,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成功。
第四,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第五,当自己不执行计划的时候,就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业荒废→考不上大学→“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第六,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
3、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
进入高三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同学往往心情非常急躁,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有的坐在那里半天什么都没看进去,有的整天在学,却不见成绩提高。因此,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就是管理自己,它包括主观行为上的自我管理和环境的管理。
首先,制定作息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制定作息时间的方法——五步推导法: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做作业、睡眠、吃饭、体育锻炼、……;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课、……;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性质相异的课程间插或者两种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间插学习);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而且让自己精力充沛的作息时间表为止。
其次,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善于交替用脑。一定要学会合理用脑,善于用脑,懂得如何适当调节学习和休息。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有以下几种方法: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要保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2)交叉安排高效学习。在吃食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一口味经常食用,那么胃口就会变得很小,一旦换个口味食欲就会大增。其实大脑的活动功能也和“口味”一样——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的活动,大脑皮层相应活动区域的“胃口”就会变小,当然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如果按照注意力集中的规律适时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使大脑疲劳区域得以休息,休息区域进行工作,这样既不妨碍大脑疲劳区域的休息,也保证了大脑“食欲”的大增,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的高速运作。交叉安排有以下两种方法: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第三,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过——课前预习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复习也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和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自然而然也就把时间节省了出来。
4、模拟考试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模拟考试时间不够用说明我们平时做练习缺乏时间观念,也没有进行过答卷时间训练,所以在考场上就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在平时做题时每个题目要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以得两分用一分钟的时间为原则。这就是说,如果一个考试题目的得分为两分,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一个题目的得分为十分,那么我们就用五分钟来完成。如果某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想不出思路,那么我们就把它搁置起来,等到后面有了思路或答完卷之后再回头来做。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因不能控制时间而使后面的题目没时间解答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显得手忙脚乱、心情紧张而导致错误的出现。要想在考场上真正做到按时间答题,那么我们在平时答题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所给试题的分数规定时间来多多练习。
其次,如果在练习中做题超出了我们预定的时间,那么就应该去查找原因——知识不牢固,方法不熟练,拖沓懒散,等等。只要我们找到了原因,然后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那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你的问题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三,要明确答案是写给老师看的。所以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力求在老师看懂、看清的基础上再写快一些,如果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已经成了习惯,还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第四,看题目一定要看准,最好把题目看两遍,第一次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命题人要考查什么知识点,这样就可以清楚而全面地回答问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答题的速度。
第五,第一次就力求把题答全、答完整,不要有做完之后再回来检查的想法和思想,这样一来也是在无形之中提高了答题的速度。
第六,先做简单题,然后再做中等题,最后做难题,这样的顺序可以提高答题速度。
第七,从现在开始,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运用以上六种方法做各科模拟卷,自己给自己掐时间,最好能提前半个小时做完,这样你的心里有了底,考试的时候也就不会有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了。(文/杨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