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686
  • 关注人气:13,1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试焦虑,轻松应对

(2025-01-03 10:50:32)
标签:

高三

考试焦虑

轻松应对

方法

分类: 高考指导

“老师,进入高三马上就要应对模拟、诊断、调研等等考试了,我总是特别担心,考之前特别焦虑,特别烦恼,怎么办啊?”女孩跟我一见面就直接提出了问题,可见她对考试的焦虑程度是比较严重的。

不等我说话,她又接着说“爸爸妈妈告诉我要顺其自然,可我始终做不到。总担心和我在一起的别人比我好怎么办?我觉得自己好狭隘。”

“孩子,这不是狭隘的问题,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比较,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这与狭隘毫无关系。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所有人都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这就是说那些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人在考试之前也存在着紧张和焦虑心理。当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事实,那么我们再面临考试时也就会减缓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心理研究的结果都早已证明,我们在考试之前有一些紧张或慌乱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在考试之前有些许的紧张或慌乱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答题,而且还会让我们注意力更加集中,进而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既然我们知道了考试之前些许的紧张或慌乱对发挥自己的的最佳水平有帮助,那么我们就接纳它的存在(也就是说先不妨承认我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紧张或慌乱存在),并把它当做是考试的好朋友来看待,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些许的紧张或慌乱时,那么我们的心绪自然也就逐渐平静下来了。

“另外,考试焦虑往往是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往自己十全十美,每次考试都要求比别人考得好,不允许自己在考试中失败。这样就会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了头脑,而引发紧张焦虑,总是在考试之前就一直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忧心忡忡。‘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家里会……同学会……’等等一类的想法,使自己难于集中注意力,难于入眠,记忆力衰退。其实这是夸大了考试重要性的想法和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只要我们明白了考试的目的——查缺补漏,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就会是焦虑减轻。”

“是的,每次考完后我都很沮丧,我就说自己考得不好,我确实这么觉得,但考试结果下来,我考的还不错。”

“是啊,我们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本身是人或动物对紧张情景的一种自然反应。不管是哪种焦虑,心理研究的结果都早以证明,适度的焦虑对于考试而言是最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的。一点不焦虑的同学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荆州,而过度焦虑的同学则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抑制作用。

所以说,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我想最直接的方法是首先接受它,也就是说先不妨承认我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但同时也应弄明白,这焦虑是我本身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是我自己应景而发的,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过不过度的标准决定于我自己。这样只要我们相信这样一点:既然这焦虑是我自己产生的,那么对我而言必然会有相应的潜能去运用由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抑制由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而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哎呀!我很紧张,这实在糟透了,肯定会影响我的发挥--千万不要这样去想,如果这样想的话,你就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了。焦虑就焦虑好了,让它去,这是很正常的。在坦然地接受和面对焦虑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导致我们过度焦虑的原因:

除了不断的自我强化之外,另外是些什么--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是因为没有信心?还是因为怕考砸了难以向父母、老师、同学交代?还是因为这次考试将从此决定我的命运?还是……也许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焦虑并不是单单由某一因子引起的。不管怎样,先把想到可能的原因都写下来(记住:一定要写下来)。一点两点地列出来,然后,再一一地加以分析,再一一地加以推翻。

比如,如果你写的原因是你的父母亲给了你太高的期望和压力。那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给你那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如果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所以对你有高的期望,是出于对你以往成绩的肯定和信心。那你可以想一下,万一你考砸了,他们并不见得就会像你想的那样来责怪你或否认你,谁会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认定一个人的能力呢,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相反他们也许还会来帮你寻找原因,鼓励你。你所以担心是因为你自己在假设而已。如果他们的期望是没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要求完全是一厢情愿、超出了你的实际能力的,那么你尽可能地让他们明白你的实际情况。

除此以外,你也可以试着去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作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想法对于大多父母亲来说,重要的并不是马上改变他们的观念,而是要告诫自己不要成了他们这样一种心态的牺牲品。经过这样一番面对、分析、推翻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心里肯定踏实多了。

“如果按上述方法做了之后还不能解决你的问题,那你不妨试试下面这种方法。你可以先假想一下可能出现的最糟情况。再不妨说服自己接受这样最糟糕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给自己定一个最低基线。然后,再问问自己:真要是出现这样的结局,会怎样?把你的回答也写出来,一层一层地推。你会发现,你还是你,最后的结果并没有使你真正改变了什么。尽管这一次你可能没有成功,但考得好也好,不好也好,总之这件事都将马上过去了,是吗?更何况,在定了这样一个最低基限之后,你更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下:这已是最糟糕的情况!而实际上,你还是有很多措施来避免这一最糟情况出现的,比如只要你身体再好一点、情绪再好一点、某门功课再加一点劲、考试时仔细点等等,无论哪个因子得到改善,这个最糟结果就不会出现。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基限是很难实现的。不信,试一试?

“好的,我一定试一试。”

“你也可以运用场景想象预演法来进行调节。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已经进入了考场,自己在座位上轻松自如的等待老师发卷子,老师把卷子发下来了,我从头到尾的浏览了一下卷子,‘哇,都是我看过的和做过的题’,我从头到尾答得非常顺利,在考试结束的前二十分钟就答完了试卷,我仔细而细致的检查,答得非常好,这个想象的情景越细致、越具体越好,最好每天想象一次(想象一门考试),把每门高考科目的情景都分别想象。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在遇到真实的考试情景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印痕就会被激活,从而让我们获得积极的应考效果。”

“哇,老师太感谢您了,我以后一定多运用您说的方法。”

“如果通过自己对考试紧张焦虑的认知还无法平息对考试的紧张焦虑,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它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平常的努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心中无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自己是半斤还是八两其实是很清楚的。我们之所以过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焦虑,其实就是平时没有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心虚而形成的过于紧张焦虑。

其次,没有认识清楚考试的目的,把考试看作生死攸关决定自己优劣的大事而造成了考试的紧张焦虑。我们知道,如果对考试期望过高,就势必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精力分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注重的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过于关注将来的考试的果,这样就会使自己不能专注于考前的复习准备。

再次,临考前仍然夜以继日大搞题海战术,使大脑负荷过重,导致考试时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而产生头脑发胀,思维、记忆迟钝。

最后,对自己未来的考试做好了失败的预测,而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了这样的指令,进而引起担心、焦虑、烦躁,使自己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能,对考试产生了消极干扰。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第一,如果是学习效果不佳、对考试准备不充分引起的紧张焦虑,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尽早进入积极的复习迎考状态,科学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训练解题速度及精确率。这些合理的学习行为和对考试的充分准备,将有助于我们缓解对考试的紧张焦虑,进而获得应有的好成绩。

第二,对于没有认识清楚考试的目的而引起的紧张焦虑,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搞清楚高三考试的目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那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达到查缺补漏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这就是说我们在模拟、诊断、综合考试中发现的问题越多,那么我们在高考场上出问题的机率就会越少,这是因为我们的问题已经在平时出现完了,当然在高考场上出现问题的机会也就少了,所谓否极泰来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当我们考试之前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千万不要克制或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而是以坦然的心态对自己说:紧张焦虑就让它紧张焦虑吧,反正我豁出去了,大不了考不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也不能说我没有去努力学习!当我们这样去想的时候,用不了几分钟紧张焦虑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第四,当我们在答卷的时候感觉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one;再如,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看黑板上的一个字,或发卡上的一朵花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还如,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并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得越真切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以及思维阻塞。

第五,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不去考虑能不能考好,而要考虑每道题审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我们就会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试卷之上,我们的焦虑和恐惧也就会随之消失。

总之,自己的生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自己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我上面所谈的一切,也相信你能出色的创造自己。

“老师啊,太感谢您了。这些方法足够我调节我调整了,谢谢,谢谢!”(文/杨永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