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复旦需明确目标并坚持,回归课本是关键

标签:
考复旦理想回归课本坚持行动追求 |
分类: 高考指导 |
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很向往上海这个地方,我也很想考进复旦,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只是看谁更勤奋,更努力,永不言弃,其实这些道理我都懂,我经常看一些像李开复老师,周小川老师讲的人生哲理。我一直在找原因,可是,我真的没有办法,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做事,总是有决心,可是却没有耐心,我的性格比较外向吧,对什么事,也都看得开,希望老师可以帮帮我,谢谢老师。
志瑜同学:
您好!你的大目标很清楚——考进复旦,现在需要的是制定具体而明确的阶段目标,这个目标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比如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总成绩比上一次增加10~50分(当成绩处于较低位置时,目标分数稍高一点,比如第一个目标增加50分;随着自我成绩的提高,目标分数随之逐渐减少,比如第二个目标增加40分,第三个目标增加30分,……),然后把这个增加的分数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分配到各门功课之中,这就变成了各门功课的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然后针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的课本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能充满你上课以外的时间,然后就按部就班地去执行。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检查一下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当天的计划,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精神上的(如自我夸奖)或物质上的;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计划,首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计划不切实际还是没有按计划去做,属于不切实际就要进行修正,属于没有按计划行事就要对自己进行检讨或惩罚。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那么你也就达到了目的。
上面我所说的是你自己在理性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在感性上不想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用理性的目标就好像不能解决感性这个问题了,那么我们就不妨请一个学习与生活认真踏实、按部就班的朋友来帮忙,这样既可以让他来监督你的计划落实情况,又可以跟着他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你要习惯“行动”,并把完成计划与幸福、愉悦和快乐链接起来,把完不成计划与痛苦链接起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坚持行动的习惯。
当自己情绪不好,对自己在理性的情况之下做出的“改过自新”,感觉不爽或故态复萌的时候,首先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考不上大学→被人耻笑→“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每一次计划完成就给予自己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学习的关键就是抓住课本,回归课本,只要回归到高一至高二的所学科目的课本之中,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把课本读精读熟了,那么我们也就成功了。这是因为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无论是尖子生还是普通生,学习的关键必定就是抓住课本。
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争取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面对的知识善于思考--从更多更广更深更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无疑会促进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考试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联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
只要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弄通了,同时也把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熟练的掌握了,那么你的最终理想的实现也就不在话下了。(解答者:杨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