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因社交技能不足和内向性格,担心与集体脱节该怎么办?

标签:
高三社交不足内向担心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我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朋友。我也不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性格。您列举了人际交往的三个关键词,表明所有的人只要真诚的对待别人都是没问题的。但可能由于个性或家庭教育的原因,从小时候到现在吧,我觉得自己算是不太懂得怎样与人交往的人,也缺乏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相对同龄人来说),有的时候会被人说幼稚。
在学校里的时候,认识的同学(通过同学认识的)我都不太敢跟他们打招呼,害的人家盯着我看很尴尬的转过头去,我也有些懊恼。所以我的确觉得自己和同龄的同学相比不太懂得交往。之前我觉得自己的确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希望自己突然变成个外向活跃、无拘无束、口若悬河的人,所以也让自己有些困扰吧。
我觉得不用管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更不用刻意的向内向或者外向发展,只要真诚的对待别人,都可能在集体里实现自我,或者找到朋友。小瑜真的是个挺严谨踏实的人。但我觉得在集体中仅仅凭着默默无闻或者嘴巴严并不可能真正的实现自我。如果每天只是谦虚谨慎的听别人说却自己沉默寡言,也许别人会觉得这个人不错。但他自己却很少觉得。他并不是自然朴实或者是老实本分,而是深深地自卑,您觉得呢?
如果一个人要自信一些,当然也要守信用或认真工作,我觉得还应该敢于认识自己,敢于参加各项活动,敢于主动结交朋友,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在必要的时候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守着老实本分的牢笼也许对别人无害,但自己却很少体会到快乐和自信。所以才会在学习压力逐渐加大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拘谨或者孤僻吧。
我只是在想,如果现在回去高三,由于准备高考的原因,我也许又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的人,或者因为学习的压力、自己的一些敏感和社交技巧的缺乏,又变得有些和大家格格不入?
我觉得自己总是比同龄人幼稚,就是社交经验技巧要少很多,到社会上去又能如何实现自我,遇到真正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分辨真假或者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又是否能在与大家团结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毫无主见。我觉得这和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学生阶段就搞好学习是没什么关系的。只是我对自己的思考而已。
如果因为这样就说我退却,就说会在以后的成长留下更多适应问题,难道我就等待着更多的适应问题没资格再争取什么?因为高三和别的年级不同,虽然我都把别的年级当做高三上了,唯学习独尊,自己在学校里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的度过,但是我实在很害怕与集体脱离与他人格格不入成为孤家寡人看着别人在一起玩耍却没分参与的感觉。学习压力也许会让人变得更敏感,更爱计较。觉得自己又在奔向冷血与毁灭。
妈妈说这点困难难道不能克服吗?但对我来说却似乎让我走向越来越压抑沉默的以前那种不好的生活,尽管是制度使然。有的人可以即当班长又考名校,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能做的那么好。也许我可以尽管沉默但也存有一份生命力的度过,尽管是制度使然。我只是在想,如果现在回去高三,由于准备高考的原因,我也许又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的人,或者因为学习的压力、自己的一些敏感和社交技巧的缺乏,又变得有些和大家格格不入?
我觉得自己总是比同龄人幼稚,就是社交经验技巧要少很多,到社会上去又能如何实现自我,遇到真正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分辨真假或者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又是否能在与大家团结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毫无主见。我觉得这和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学生阶段就搞好学习是没什么关系的。只是我对自己的思考而已。
您不断地在跟我说上学的时候就应该想学习的事。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但作为一个被教育伤害过的学生,我不知道该如何相信这句话。高三高考很重要,他们虽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但的确会给你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好好利用高三也许就会考个好大学。但找不到自己,上了名牌大学又能怎么样?
您说高考只是手里的一张牌,但对我来说,我的自我似乎还没有强大到既很好的完成高考的任务又很好的保持自我。看了豆瓣上关于《高三》的影评,觉得很多人和我一样的看法,“病态的制度与社会”,也许他们说的有些过激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难变得和大家一样比较成熟吧,因为自己的成长好像总是慢半拍,看事情总是幼稚一些。有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一眼就不自在,从别人面前走过就不自在的毛病会不会好,虽然您说只要不在意就好了,可有的时候因为不知道习惯还是怎么回事总是会想起来,会害怕,会在意。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尽管我只能走老路似的度过高三,还要完成高三的任务。您说的自信的思想的指导,但给我的感觉高三没什么时间管这些似的,因为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在高三里,我不知道怎么样坚持自己,既害怕太沉默也只能随声附和,又不得不沉默度过。
我想,就这样了吧。我的生活。我想要在家自由一点的复习,又害怕被说成退却。回到学校,也不过是沉默的高三而已,也许学校的压力会更大,也许会更复杂,我很不喜欢那样的生活,自我会被压扁,这是制度问题,难道我就要把它当做困难来克服么?对于我来说,克服了那些感觉真的属于成长么?
想起了以前的生活,我终于有点明白了一句话,“像壮壮这样晚熟的孩子也许不应该过早的走上一条竞争之路而应该先找到自信快乐的人生。”
您能帮帮我吗?我自己真的很难过。感觉从教育走出的人,有的人似乎有天生的天分,情商很高,努力学习,可以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继续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有的人却也许因为性格的原因或其它原因感觉生命力在这种教育里一点点流失。
很感激您一直告诉我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我可以变成第一类人。可是我种种自信的努力在面对学校面对学习似乎都成了泡影般的,每天埋头学习,这样的过程要如何积累自信呢?因为面对学习我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的精力。
今天看了一个帖子,很心痛,那个同学好像也是个很内向的人,他说自己从初一就开始埋头学习,结果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书呆子,上高中后就说自己参加完高考考一个不错的一本学校就去自杀。结果上了一个二本,没有去自杀不过看起来很不好,想要崩溃想要退学。我真的很难受,虽然我觉得他的问
题的确似乎比我得要严重多了。不过我们却似乎有着类似的困惑啊。我真的很想相信自己,很想让自己自信而充满活力,可是每天这样耗着,准备高考的生活,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像您说的那样相信自己。我害怕自己的沉默寡言格格不入,更害怕自己死也要过完高三的誓言。
老师,您能理解吗?我们似乎并不是上天的幸运儿,可却一直努力。但是到最后,却再也无法面对这最后的一关。我们不想被淘汰,可也得面对这样的格局。我们的生命卡在这里,并不是我们不想要相信什么,可是我们又怎么能相信什么呢?谢谢您,老师。
这位同学:
您好!你说“像壮壮这样晚熟的孩子也许不应该过早的走上一条竞争之路而应该先找到自信快乐的人生。”从你的实际来看你的确也可以像壮壮那样那样生活。
针对你“我实在很害怕与集体脱离与他人格格不入成为孤家寡人看着别人在一起玩耍却没分参与的感觉”,首先,在见到他人之时不要回想过去自己过去如何,也不要看他人脸色如何,积极主动地以笑脸对待他人,或阳光的向他人打招呼。
其次,经常暗示自己一定能与他人很好的交流,不断给自己鼓劲加油,同时交往之前在脑海之中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行”。
第三,在聆听他人说话时双眼注视对方肩部以上的位置,并不时给予应答。
第四,遇到自己较难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主动向同学请求帮助。
第五,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要多关心和帮助他人。
第六,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文体活动更是锻炼自己交流和交往的绝佳时机。
第七,遇事往积极的方面去想,让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的心绪。
第八,每个人都与自己一样,是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俱全的人,他们也非常愿意与我交往。
第九,开口就说,没有人对你的说话求全责备。
第十,我们每个人都是正在发展和完善的人,都存在着缺点或错误,同时也都在学习和克服缺点或错误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以及为此而积累着经验,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你问“要如何积累自信呢?”下面的方法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有话直说:信心与坦白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你无法坦白说出心里话,就不会学得自信;如果你能够与别人坦白沟通,就能够建立自信。如,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说“不行”;对自己喜欢的人说“我喜欢你”;对自己办不了,但需别人帮忙的事说“我需要你的帮助”等等,不要担心对方不同意你的观点,不要批评或指责任何人,这是控制你的生活和减轻压力的基础。
其次,富于幽默感,幽默感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如英国戏剧家肖伯纳,一天被一辆自行车撞倒,撞人者十分恐惧,忙连声道歉,肖伯纳打断他的话说“不,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儿,那就可以作为撞死肖伯纳的好汉名垂青史啦!”一句幽默的话语,使整个气氛顿时轻松愉快。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
最后,应具有坚强的意志与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不论是失败或挫折,都能以乐观冷静,从容的态度去面对。在逆境中应坚定意志,看到希望,把握机遇,坚定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