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目标——撬动高考成功的支点
标签:
教育高考目标支点成功 |
分类: 高考指导 |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52年7月4日凌晨,加罗福尼亚海岸笼罩着浓雾,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游泳选手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名叫弗罗伦丝•查德维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寒冷的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浓,就连护送她的船也看不见。时间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了,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种渡海游泳中她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小时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他现在的位置距海岸已经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之外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是15个小时55分钟——人们把她拉上了船。又过了几个小时,当她开始渐渐暖和过来之后,她感到了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我当时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维克小姐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卡塔林纳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纪录还快了2个小时。
查德维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作为目前正在向高考冲刺的高三学生,千万别低估制定看得见的目标的重要性。
小强是一名重点高中高三学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级部排名四十几名。根据往年高考被录取的经验,这样的名次有点不上不下,一般是一本左右。也就是说211/985的大学对他来说有一些远,但是一般的大学他又看不上。他想往上拼一拼,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浑身没劲,不想写作业,不想复习,连他最擅长的科目的学习都难以激发兴趣。每当这个时候,相对于那些很充沛的信心和学习热情的阶段,好像再也找不回来那样的情景了。不少同学给他的建议是: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高考的最终冲刺才能获得成功。可是到现在为止,小强并没有认准要考的大学,也没有认准要报的专业,更没有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小强来说,是不是应该及时树立一个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心理学家威纳曾说,人们的行动力需要由目标来激发、引导和维持。小强进入高三之后一直都是跟着感觉走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模考试结束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成绩处于“211/985的大学对他来说有一些远,但是一般的大学他又看不上”的境况而苦恼起来。威纳的理论认为,目标是决定人们行动的强度和持久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小强缺少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时候,他的学习热情也会渐渐冷却。他一方面因为目标不明确而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又因为不上不下的成绩境况而迷茫焦虑,甚至产生更多自责、无助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状态,令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考试,身体和大脑都疲惫不堪。对于目前境况下的小强来说,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可能有同学会说“找个目标那还不容易,把提高成绩当作目标不就行了吗?”的确,成绩可以成为短期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并不足以帮助小强把学习热情持续保持下去。心理学家认为,目标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了人们行动力的大小。就拿游泳健将查德维克小姐来说,游泳的时候如果目标是清晰明确,那么她就会一路都高歌猛进,不仅成功游过卡塔林纳海峡,而且成绩比男子纪录还快了2个小时。但在海峡被浓雾笼罩,除了浓雾之外什么也看不到,也就是根本不知目标有多远,所以丧失前进的勇气而落败。高考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样,每天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就跟查德维克小姐挑战卡塔林纳海峡一样,如果没有实现目标的雄心壮志,就很难说服自己继续前行,尤其路途中遇到艰难或挫折的时候,长远的信念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支撑着人们坚持下去。
那么对于小强来说,如何确立自己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呢?
一、设立目标
我们知道,要想让自己有成就,首先就必须让自己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就像你目前成绩在一本线上,那么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在重本线。目标是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同时也是克服困难、踏平坎坷的保驾护航者。你只有确实地、精细地,明确地树立起了奋斗目标,你才能认识到你体内所潜藏的巨大能力。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艘没有船舵的轮船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最终搁浅在沙滩上而绝望、失败、消沉。法国著名的自然学家约翰·亨利用一些被称作宗教游行毛虫的小动物做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实验。这些毛虫总是喜欢盲目地追随着前边的同伴,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亨利很仔细地将它们在一个花盆外的框架上排成一圈,这样,领头的毛虫接着最后一只毛虫,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圆圈。在花盆中间,他放上了松蜡,这是毛虫们的美食。这些毛虫从始至终都围绕着花盆转圈。它们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晚又一晚。它们围绕着花盆转了整整七天七夜。最后,它们全都因饥饿劳累而死。一大堆食物就在离它们不到15厘米远的地方,它们却一个个地饿死了。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它们按照以往习惯的方式盲目地行动。
二、制定计划
一旦有了这样一个大目标,那么你就需要设定各阶段的具体的目标,比如你上次考试的分数是500分,那么我们就设定下次考试增加50分,然后根据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把这个增长的分数分配到各学科,这样各学科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当这个目标实现了,那么我们再以同样的方式设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与代价,以及用什么样的行动——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行动与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天计划,用白纸黑字写出来)。
三、执行计划
用此时此刻就去执行计划——锲而不舍的行动以及钢铁一般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恒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所设定的计划,每天上床之前检查验收。当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少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当然学习热情也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就会步步为营不断扩大战果,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成功。
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四、自制自控
当自己不执行计划的时候,一方面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业荒废→考不上大学→“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动力来自于对未来生活美好(具体明确的目标)的想象与憧憬\描绘。有个少年作家叫蒋方舟,17岁,已经写了很多书,她最大的梦想是做个演员,获得嘎纳金像奖。有时她也很累不想学时,她把自己关在浴室里,拿一瓶沐浴露当话筒,想象一下站在领奖台上的感觉: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很爱你们,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两分钟后心情很能够好出来继续学习了。
五、自证预言
我们知道,每个人每一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用自己的潜意识,潜意识也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和左右着我们——不论是让自己更好或是更坏,这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却不知道潜意识是不分好坏的,无论我们下达的指令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知道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在高三冲刺高考的学习生活中就有必要给自己下正面的指令,来调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对自己说激励激发的语言,这样是可以调动起自己潜意识的力量的。比如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你马上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了,我相信你的实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或“我精力充沛,任何艰难险阻都可以战胜”等等。
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文/杨永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