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强迫 |
阿仙:您好,我是个高中生,最近有些烦恼一直困扰着我,让我连出门都不太愿意,有时会觉得非常难受,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呢?
杨永龙:哦!不大愿意出门的关键是什么呢?
阿仙:我不知道眼神往哪放。
杨永龙:嗯,那你以前是怎么做的呢?
阿仙:以前我总是躲避,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事,但也挺快乐的,可能以前年纪比较小没什么烦恼。
杨永龙:有句话叫做心思用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打扰和捣乱我们。你说对吗?
阿仙:嗯嗯!我现在和人们讲话时比较没有心理负担,而且也蛮正常的,我并不会经常想起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但是我很怕重蹈覆辙,我怕自己在压力下又会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又会调整不回来。
杨永龙:其实对于心理的奇奇怪怪的想法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此时此刻该做的事,或说此时此刻到嘴边的话,这就完全可以了。
阿仙:可是我和长辈(和爷爷奶奶不会)说话好紧张怎么办,我有一些小毛病,很想改正过来,因为这些问题贯穿在我的生活、学习中,会严重影响我,而且会成为我逐渐压抑的导火线。我太害怕前几个月在住宿学校里的状态了,简直就不是一个正常学生应有的状态,太折磨人了!如果我觉得自己没有及时调整好,我就断然不敢与别人往来,连好朋友、亲戚也是。
杨永龙:你听说过“我们怕什么什么东西就会打扰我们”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越怕什么,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所怕的事物之上了,而把自己该做的事情丢弃了,这样一来你满心都注意的是所怕的事物,所做的正事儿却没有去关心和关注,自然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了。
假设我们持有担心和怕就担心和怕,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并带着这份担心和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在我们认真做该做的事情之中担心和怕也就消失了。所以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心思放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并努力的把现实生活之中该做的事做好了,自然那些怕的问题也就不会再打扰我们和与我们捣蛋了。
阿仙:嗯,谢谢您!!我明白了。
我今天,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又反复那种状态,我真的很不安,难道我以后的人生都要这么活吗,为什么再也找不到以前单纯的快乐呢,我这样的状态持续有一段时间了,我真的能改变过来吗?
杨永龙:你不觉得是你没有活此时此刻的人,也没有把自己的心思放在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上,而是在想彼时彼刻的的事儿,能不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阿仙:但我会想,有时候会这么想也挺正常的,为什么我会这样?还有就是,现在我一有什么错误或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就很想追究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从心态、心理各个方面一直思索,老师,不是我不想活在当下,只是我真的很怀疑自己能不能适应各种环境,我已经很成功地失败过一次了!
杨永龙:人有完人吗?
阿仙:没有。我太害怕失败了!
杨永龙:你现在失败了吗?
阿仙:按照我这种心理素质,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将我击跨,我不敢面对,我失败过一次了,我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然我还是会那样子,我根本就跨不出脚步。
杨永龙:我们是不是在错误和失败之中成长和发展的呢?
阿仙:是的,有时我会感觉一切都怪怪的,我怎么做都不对,不管别人怎么想,只要我心里怪怪的,我还是会有奇怪的表现。
杨永龙:你说你是不是内向型性格的人呢?
阿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以前表现得挺开朗的,但从高中以来,我又好像挺内向的。
杨永龙:是啊,你总是把心思放这种中感受上,自然这种感受就必然会打扰你了。
阿仙:我明白您的意思,但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完全摆脱呢?好像还有点舍不得似的。当然,我主观上很想摆脱!
杨永龙:你需要的是顺其自然为当所为。
阿仙:有时候做不到怎么办?
杨永龙: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想法或感受。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
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动放在客观现实中的此时此刻之上,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
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想法或感受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想法或感受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阿仙:嗯嗯!有个问题就是前段时间我怪怪的,和一些亲人相处后他们似乎也发现了我的异常,之后在和我相处总会根据之前的印象来,这会一直提醒我之前的我的状态,让我再次感受到那种感受,我觉得很不好受。
杨永龙:是啊,这就是我一直在给你说,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投入到做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的缘故。
阿仙:是不是也只要顺其自然?嗯,希望以后再相处起来能自然些!
杨永龙:是啊,就是我上面给你的那种方法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
阿仙:为什么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后果呢?而且都是偏向消极的?
杨永龙:这跟你追求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有关。
阿仙:能不能冒昧地问一下,您每天这样和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打交道,您会不会受到影响?您是怎么避免受到影响的?是不是学心理学的人都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追求完美要怎么办呢?
杨永龙:不见得有强大的内心,只是清楚明白管管得了的,管不了的事情就彻底不管了。所以我只活此时此刻,与你聊天就把天聊好。
阿仙:那所谓强大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样的?也就是好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呢?
杨永龙:好的心理素质说的最直白就是“顺其自然为当所为”——也就是只活此时此刻的当下,把当下此时此刻的事儿做好做精彩,别的一切统统不管不顾不理睬。
阿仙:那这样会不会与某些事情相矛盾呢?比如给自己反思总结,经常看到某个伟人说睡前应该给自己当天的事情做做总结什么的,还有回忆往昔,什么忆苦思甜什么的。
杨永龙:这不矛盾啊,做反思总结,这也是在做当下所做的事儿啊!
阿仙:好像也是!听您这么说心情舒畅了好多!真的很谢谢您!我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当下的烦恼怎么办?
杨永龙:就看是什么样的烦恼了,是不是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之中的烦恼了?
阿仙:烦恼会不会再次把我卷入那种漩涡之中呢,我会不会经受不起打击呢?
杨永龙:其实每个人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都会存在烦恼的,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一旦问题解决了,烦恼也就消失了。
阿仙:嗯嗯,为什么我会一直追求完美?
杨永龙:这很有可能是你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有意无意之间养成的习惯。
阿仙:是不是对于一些日后可能会发生的困扰现在不要去想它呢?可是有备无患不好吗?那要怎么改正完美主义呢?
杨永龙:什么叫有备无患,你的这个“备”已经影响到你现实的生活了,已经成患了,还需要去“备”吗?
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
阿仙:要怎么防备自己掉进考虑太多的陷阱呢?偶尔想到应该不妨碍吧?怎么防止自己掉进陷阱呢?
杨永龙:只要是和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无关的,统统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的行动之中去。
阿仙:好的!我如果一直想该怎么做才能完全用出自己的能量,会不会影响?
杨永龙:当然会影响了,你所问的问题其实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阿仙:我怕本来做得到的事情因为太紧张或什么原因会影响到,所以我就会一直想找方法,想解决。
杨永龙:是啊,我把方法给你了,你不用实际行动运用,那么在这里想能解决问题吗?
阿仙:可我做过的很多不够好的事,我仿佛知道是什么原因,很想改变,我觉得自己应该做得到的,是其他的,比如做题目。
杨永龙:这就好比肚子饿了,我们都知道只有吃饭才能填饱肚子,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在这里说只有吃饭才能填饱肚子的道理,那你说肚子就能填饱吗?答案是当然不能。要想真正填饱肚子,只有去行动,去找食物来吃。所以,要想走出你所说的问题,也就像我们要填饱肚子一样,唯有行动行动再行动。
阿仙:可能是我之前在那所学校压力过来才会考虑过多吧?
杨永龙:是啊,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我们会变得敏感,就容易抓住消极的情绪和感受。
阿仙:老师,我爸妈在催我去吃饭了,您也先去吃饭吧,陪我聊了那么久,您辛苦了!我还有些苦恼,我还是不敢面对人群,怎么办呀?我总觉得自己很失败。
杨永龙: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坚定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就是不论眼神是什么样的,你根本不用去管,该学习就去学习,该人际交往就去人际交往,该玩就玩,该休息就休息,该听音乐就听音乐,该逛街就逛街,该聊天就聊天等等,就是像别人一样去生活,而不是因为眼神就去机械而不停地做事情。
阿仙:别人很中性或很正常的表现我总往消极想,是很自然的就往那想。就算过后我知道并不是这样的,我还是在那种感觉里出不来,我很害怕回学校。我去的新学校,是个新环境,我可以重新开始;但我也很有压力,因为都是不认识的,万一我又搞砸了怎么办,我知道,在心情好或者说状态好的情况下,看事情都能比较积极乐观,但是我怎么就一直沉浸在坏感觉里拔不出来呢。
杨永龙:那你不觉得自己是跟着想法和念头跑了吗?你越是这样你越加难以走出来,只有你自然自如的活你自己的人,让自己在不伪装和掩饰的的情况之下有血有肉有缺点的表现真实的自己,那么才会是别人喜闻乐见的。该怎样就怎样,不要伪装和掩饰,放开心态做真实的自己,现在主要任务是学习,做自己该做的。
阿仙:我很幼稚很不懂事很傻很天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总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心理层次低一截。
杨永龙:你的心理层次并不低,还比同龄人略高,就是你在追求自己完美。
阿仙:在很多人眼里,我总是小妹妹小妹妹小妹妹,我不想这样呀!
杨永龙:这样就等于把自己陷入了困惑之中。
阿仙:好多事情我都不懂。为什么别人很容易心领神会的东西我总会搞复杂。别人就这样顺顺当当的成长,自然而然的,我为什么总是纠结着,我怀疑自己会一直停留在菏泽中年纪。
杨永龙:是啊,就是你跟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走了,你把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给抛弃了,所以就困惑到其中了。
阿仙:可是我把此时此刻的事情做了以后,那些事情还是存在。我发现……我生怕越雷池半步,我就会无法自拔了。
杨永龙:感觉和情绪是有其自身运行的程序的,我们之所以不管就是把它们运行的程序交给它们自己,它们的程序走上自身的轨道了,那么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阿仙:我会成长吗,我会一辈子这样吗,着真的跟性格没关系吗,当我一闲下来的时候,那些想法就又会趁虚而入,这样该怎么办呢?
杨永龙:这与你不抓此时此刻的当下一呼一吸之间的事儿有极大的关系。
阿仙:我很怕上街,非常怕对面走过来人,从别人身边经过也是,特别害怕,特别是别人从对面迎来,那些想法就会滋生出来。
杨永龙:你只要把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事儿坚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根本不在管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么你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自如起来了。
阿仙:嗯嗯,谢谢老师啦!您说我那种害怕别人从我对面走来的感觉该怎么办呢?
杨永龙:带着害怕,让害怕在那儿存在着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走自己的路。
阿仙: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在烦恼什么,但是一遇人那些感觉就又全都涌上来,可是我不知道眼神该放哪,我也知道对面的人跟我非亲非故,我们互不认识,不管男女老少,我都会紧张。
杨永龙:这正是你关注情绪和感受的缘故,你越是关注怕的情绪和感受,那么我们就会越加的感受到怕的情绪和感受越来越强烈。
阿仙:我烦恼的事情太多了。
杨永龙:你的眼神可以放在所做的路以及周边的风景之上。
阿仙:嗯,我现在明白,可一上街,就无法自控了。
杨永龙:也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数自己的步伐之上,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来达到对怕的情绪和感受的不管不顾不理不睬。
阿仙:嗯嗯,这是个好办法,我想好好整理一下情绪。谢谢您!
老师,我今天去学校熟悉班级了,但是感觉自己很奇怪,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虽然以前上新班级也会紧张,但是跟这种感觉不太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很久很久调整不好,这个班级的同学跟我以前交的朋友类型不一样,我很担心能不能聊得来,不知道跟他们说些什么,下午他们要讲评上学期期末的考卷,我去那里不是要干坐着吗?我要做些什么?他们的重心好像不在学习上,我会不会显得很不合群?我感觉好无助,不去行不行,时间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杨永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所以我们只管把自己所要做的事儿坚持做好就可以了,无需去管别人怎么样。
阿仙:我什么都不懂,坐在那不知道做什么,一直发呆。
杨永龙:我们一辈子不变的身份就是学生,不懂你可以看书或向别人学习啊!
阿仙:走神,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我一直调整不好。
杨永龙:走神是自己跟着想法和念头跑了,自己失去了对想法和念头的主宰,让自己成为了想法和念头的奴隶;当下的事抓在了自己的手中,自己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投入到了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之上,自然就是自己主宰了想法和念头,想法和念头成为了为自己服务的工具。
阿仙:可是好像不容易啊,整个人思想什么的就停在了那边,一直看着一个地方,就好像我和自己的紧张情绪做斗争,累了,于是转变成无所谓。我奶奶是那种很在意他人评价的人,很担心别人的看法,很怕得罪别人。我爸爸也挺谨慎的,他总跟我说,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他也不是很大方。他们的性格是不是会影响到我?
杨永龙:肯定会有影响的。要说你的性格影响的话就是你有点过分完美主义的性格特点,你有意识的去改变就可以了。
要改掉过分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具体的方法就是:
第一,降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宽以待人的同时,也要善待自己,原谅自己的过失和不足,接纳那个真实的有缺陷的自我,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心理环境,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自然。
第二,接受现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自己宽容一点,接纳自我,尊重客观现实,怀着一颗平淡心看待人和事,注重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真心努力和付出了就行,不要让自己有那么大的压力,为自己松绑。
第三,树立自信心,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上,要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第四,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做真实的自我,凡事尽力就行,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赞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心的过错是很正常的,更何况我们已经尽了全力,通过努力,最后即便犯了错误,也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发现错误,以后注意避免就是进步。
第五,要接纳他人,并且宽容对待他人,你的亲人也好,朋友也好,父母也好,子女也好,他们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庸,是完美还是不堪,都是值得你尊重的生命,无论他们的言行或表现多么让你不称心、不如意,你在心里都应该尊重他们,毕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想法和能力有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
简单地说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内心矛盾的困惑。
阿仙:谢谢老师,我或许感悟到些什么了,我按您说的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