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把别人的事交给别人去把握和主宰?

(2021-04-28 07:46:34)
标签:

自己

别人

好为人师

做好自己

咨询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丫丫:杨老师,您好。我想是个有点追求完美的人。在初学佛学,看到一些做人要求然后就要求自己。这没什么,到看到身边人也在犯错时,我就想管了。比如口业可我又不能多管,怕让人家烦。可我又觉得见死不救,左右矛盾着。还有,也许是懂得比一般人多一点心理学,老想去指导别人,对于别人的事,什么时候能管

杨永龙:对于别人的事儿,只有在别人求助的时候才能管的,

丫丫:。老师您对佛学有了解吗

杨永龙:略知一二

丫丫:杨老师,我拖延,不想动,怎么办

杨永龙:这是因为你没有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丫丫:如果自己犯了错,就要那么严厉那不是有条件的爱吗

杨永龙:现在做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在爱的名义下放纵自己,你请教的是自己拖延,改变的是做事拖延的习惯

丫丫:很多人,不是不知道拖延的坏处。如果说不接纳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我不反对,如果像您说的,犯了错,就要想想可能的后果,会不会很有压力,因为培养习惯,会一再犯错。

杨永龙:我针对的不是所有的人,而是针对的是具体的你自己的拖延问题你只看到了其中一个案例

丫丫:是

杨永龙:而没有看到“把立即行动与快乐连接起来”,这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丫丫:那不立即行动,可不可以不和自我折磨,连在一起

杨永龙:只要立即行动做了之后就对自己做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

丫丫:我同意

杨永龙:对啊,这是不同的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做选择的,而不是必须的绝对的,有些人是因为贪图享乐而拖延,结果拖延之后的结果又让自己遭受着巨大的心理折磨,所以针对这种人来说,我所说的这个方法就没有问题

丫丫:好吧。我承认,我在投射。因为我的问题就是不够爱自己所以比较敏感,不想让他人也和我一样

杨永龙:这是结果之前的,而不是出现了结果之后的

丫丫:比如吸烟有人知道吸烟不好,却又吸。自己也痛恨自己这样,结果却是自暴自弃下,又去吸了。

杨永龙:你所说的问题,跟我与你谈的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你前面说的是做事的拖延,而不是戒除不良嗜好

丫丫:不相通吗

杨永龙:是啊,各是各的方式方法

丫丫:那好吧。我可以说说我看您文章的顾虑吗当自己不执行计划的时候,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形成不了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享受不了健康快乐阳光的人生→“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一次次犯错,这样的自责,是不是会自暴自弃,我在害怕,这种方式,会不会让思维方式有点太悲观,杨老师,其实,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我很有多事,没做。不是别人的任务,而是自己安排的。可我控制不了(习惯吧,或者没动力),如果用自责,那么多事,我会更不想做。我不知该怎么面对?想请教您个问题,比如您懂那么多知识,会不会看到比别人更多更多的问题,那会不会累。比如亲子教育,有太多人的方式是不妥当的,而知道方法的您该怎么作。

杨永龙:关于“会不会看到比别人更多更多的问题,那会不会累”,我给你讲一个佛教的小故事,说是从前有师父徒弟两个和尚正要过一条小河,当他们走到河边时看到有个妇女也想要过这条河,但是由于河水高度及腰,且又湍急,所以这个妇女很是为难。和尚师父二话没说,背着妇女就过河了。到了河那边,和尚师父放下了妇女,继续和徒弟赶路。但过了很久,和尚徒弟始终心中不安,问师父说男女有别,师父不该背哪个妇女过河,但这个师父却对徒弟说:“我在过河后就把那个妇女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没放下吗?”徒弟恍然大悟。

关于“亲子教育,有太多人的方式是不妥当的,而知道方法的您该怎么作”,其实我开博客的目的就在这里。

丫丫:您是说先放过自己吗我的空间也开放着,可我发现有时自己会进步,以前的观点可能欠妥,然后很焦虑

杨永龙:我是说生活在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经历感悟以及体验之中成长的

丫丫:我不知自己能作什么,不能做什么。总怕自己做得少。也因此有时多管闲事,看到漏洞就想补不补就有点焦虑

杨永龙:过去的观点是过去的认识和觉知,现在的观点是通过经历感悟以及体验的发展与进步所以这是我们成长与发展的足迹,就让它存在着好了

丫丫:那要是误导了别人呢?

杨永龙:其实别人也是有鉴别能力的,适合的就吸收不适合的就抛弃

丫丫:是,我在了解佛学,听说是很好的心理学。可是看到因果,戒律,让我不时想过失的后果,焦虑,压力,压抑

杨永龙:有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换成学习佛教的东西的话“尽信佛,不如无佛”人的成长就是一次次的遭遇创伤或挫折,以及一次次的对创伤或挫折进行修复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一次对创伤或挫折进行修复的过程,既是习得战胜困难和障碍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追求高峰体验或自我实现的过程,当然也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丫丫:是的,老师,我可以提点我的感受吗,对您的文章

杨永龙:可以啊

丫丫:有点篇幅长。是好东西,可是有时候,会觉得读得有点走神

杨永龙:这个我没有把法解决,因为我咨询的内容就是这样的,要我做整理的话,我就得放下对朋友的咨询来专门做这件事儿,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丫丫:是

杨永龙:博客上的文章整理是”,而咨询“熊掌”,所以就舍鱼而取熊掌了。

丫丫:。谢谢您的坦诚交流,让我体会了下换位

杨永龙:你也应该体会一下活在当下

丫丫:您说,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怎么能分得清呢?您为什么这样建议,这话我常听,但我用到自己身上,不太理解

杨永龙:我们能管得了老天刮风下雨吗?

丫丫:不能

杨永龙:别人的要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我们管得了吗?

丫丫:好像很难

杨永龙:我们能管得了的就只有自己了,你说对吗?

丫丫:《十四个禅宗小故事的人生哲理》您说的小故事,我刚好在网上看到

杨永龙:是啊,这也是我转载回来与大家分享的啊

丫丫:是。我知道,我以前就看过比如,我朋友说他学了心理学就老想咨询别人我可能就是这样觉得别人需要拯救。

杨永龙:你知道我们咨询的原则吗?

丫丫: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忌好为人师?咨询有意愿的人

杨永龙:很正确,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来去自由

丫丫:为什么,尊重他自己的潜能?

杨永龙:没有咨询意愿的人,你去给人家当导师,对方会表现出什么呢?

丫丫:逃,烦,可有的老师说你可以建议他,看能否激起他的意愿

杨永龙:如果是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是可以的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你这样做人家认为你是神经病。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一无二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你认为是对的,而人家认为是错的,所以拿自己做参照物和准绳,显然是不可取的

丫丫:。谢谢您的耐心指导照顾好自己

杨永龙:谢谢,我会的

为什么要把别人的事交给别人去把握和主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