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没学习导致焦虑抑郁了

标签:
想得多做得少强迫焦虑抑郁 |
分类: 强迫 |
蕊咏:老师,求求您帮帮我,关系到我的一生。我是在外国留学的留学生,每天上课就3小时,然后大家都各自回宿舍做自己的事,国外都是一人一间房间,可是我回来以后就觉得很心慌,总觉得要看到人家在学什么内容,我才会心安,自己一个人不会读书了,不知道看什么,自己看的内容对不对等等问题,然后很焦虑,坐在位置上发一天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我一点点都没有学习,而别人在寝室都是正常学习的,然后现在要考试了,我非常担心,我这到底是什么毛病啊?就算我们一起去图书馆,他看他的,我看我的,我还是很心慌,就觉得他看的东西是对的,我怎么学都没用。高三考试的时候也发生过这个情况,我就是对学习特别敏感焦虑,别的问题都没有,这样下去我肯定毕业不了了,然后现在挣扎退学。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啊,我根我妈说他们都不相信。我非常痛苦,求求您了!我看了您的博客,真的是受益匪浅。比我以前花钱做的心理咨询都要好上很多倍。如果能解决我的问题,我一定会支付酬劳来感谢您!
杨永龙: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以及感受。你所具有的“总觉得要看到人家在学什么内容,我才会心安”以及“现在要考试了,我非常担心”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的。
蕊咏:人家也有这个心理,但是不会影响生活学习,我在房间里就是呆坐一整天什么也做不了。持续了一个月,然后知道自己赶不上了就想退学放弃了。是很严重,没学习导致焦虑抑郁了,还找心理医生了。
杨永龙:对于要看别人学什么,然后自己也如此的学习,这就等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参照物,如果失去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也觉得自己所学的方向以及内容是不是有错误等等,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
蕊咏:杨老师,我整天想着有一个共同努力学习的朋友,成绩会很好,我要读的很好,但事实上没这个人,大家都自己拼,而今我也没在念书,属于倒数的情况了,就得焦虑症了。目前这个阶段是我拒绝学习厌学了,我只想回家了。
杨永龙:既然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接纳接受其存在,带着它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的的做自己此时此刻所做的事,一旦我们投入到了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事儿之中去了,那么你的那种焦虑也就在做此时此刻的事儿的过程之中消失了。
蕊咏:老师,我懂您的意思,但如果快考试了,我对自己学的东西都不自信,那我怎么能沉下心呢然后考试焦虑又出现了,我真恨死自己了。
杨永龙:你还需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情绪是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的,这就是说他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从发生到消失的程序的,它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就会出现你现在的问题。考试前你说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会出现紧张和焦虑呢?
蕊咏:是的,但我是很严重,会的都做错的那种。
杨永龙: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所有人都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这就是说那些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人在考试之前也存在着紧张和焦虑心理。当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事实,那么我们再面临考试时也就会减缓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心理研究的结果都早已证明,我们在考试之前有一些紧张或慌乱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在考试之前有些许的紧张或慌乱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答题,而且还会让我们注意力更加集中,进而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既然我们知道了考试之前些许的紧张或慌乱对发挥自己的的最佳水平有帮助,那么我们就接纳它的存在(也就是说先不妨承认我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紧张或慌乱存在),并把它当做是考试的好朋友来看待,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些许的紧张或慌乱时,那么我们的心绪自然也就逐渐平静下来了。你是不是认真去领会我的博文《怎样克服考试焦虑》了呢?
蕊咏:老师,非常感谢您的回复。我这个月焦虑的是退学的问题,因为我按照您的方法也需要慢慢地补之前好多落下的课程,我觉得我来不及了,下周就要考试了,可是退了丢人,不退又读不下去,想的真的脑袋都炸了。
杨永龙:我的建议是不要考虑退学,也不考虑考场上能把题答成怎么样。
蕊咏:我过去开学两个月都在搞这些问题,落后太多了,我怎么就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一开始就进入状态?我在英国读书,他一学期本来就三个月,已经进入尾身了我还调整不过来才想一走了之,跟高考时情况一模一样才考砸。
杨永龙:用一种“我学了就这么多,只要把自己所学的答上就可以了”的心态去参加考试。
蕊咏:老师您说的方法要坚持多久呢,就怕拿不到毕业证啊!
杨永龙:这个我知道,我前面指导过一个德国留学的学生,情况跟你差不多,人家就是一直坚持在学习,对于焦虑的情绪不去管它,结果在不断的坚持之中她走了出来。
蕊咏:大家情况都一样,可是别人觉得没压力学的很轻松,我都感觉寻死觅活了,高一高二没这个情况,每次越想好就出乱子,我真是很不正常。
杨永龙:是啊,你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结果之上,这样就出现了目的颤抖,而别人有时偶尔也注意结果,但他们更多地是注意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的过程。
蕊咏:那不想结果真的能通过吗?
杨永龙:其实只要把过程坚持做下去了,通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别人也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但他们对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管不顾,坚持做此时此刻自己所做的事儿,所以紧张焦虑的情绪就没有影响到他们。而你把注意力放在了结果以及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之上了,恰恰丢失掉的是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必然就会遭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的困扰。
蕊咏:我就开始探究和我成长因素有哪些关系才导致我这样,又可以想几天几夜,整个状态是呆坐,脑子高速运转着。唉!道理都懂难做啊,而且人家说都是2,3点睡觉我又慌了,我撑不到那么晚。
杨永龙:在这里我给你举一个现实生活之中的例子——你走出家门到学校的距离是两公里,但是有一天你走出家门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股很强的迎面风,如果迎着风走的话必然会克服行动不便的阻力,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的话,那么我们到学校之后自然就会变得轻松起来。这是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而你所采取的是顺风而下,结果是越来越离学校越远了,这个时候你所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越怕什么,你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你。就像你怕“焦虑情绪”,你越是担心和怕“焦虑情绪”,你的注意力就会越加关注“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也就越加频繁的吸引你的注意力,这样一来“焦虑情绪”就会越加频繁的来打扰和捣乱你,使你更加难以平心静气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越怕什么,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所怕的事物之上了,而把自己该做的事情丢弃了,这样一来你满心都注意的是所怕的事物,所做的正事儿却没有去关心和关注,自然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了。假设你持有担心和怕就担心和怕,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并带着这份担心和怕,而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的坚持做自己此时此刻所做的事,这样你的担心和怕也就在你坚持做自己此时此刻所做的事的过程之中不知不觉的消失了。你不觉得你自己是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焦虑情绪这件事儿上了吗?
蕊咏:对,我所有思路都在焦虑上在退学上,把父母也急死了。
杨永龙:是啊,对于你的问题,你焦虑、父母着急,这是我非常能理解的。你想过没有,从现在开始对这个问题放弃考虑,把剩下的这几天紧紧地抓住,把行动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临阵磨枪不利也光,看看会是什么样子呢?你学习一下森田正马的所作所为,在他上大学一年级时,他也患有跟你类似的问题,受这个问题的折磨,他难于坚持读书,临近考试就更难应付了。更糟糕的是家中一时疏忽又忘记寄钱给他,他认为这是家里故意这样做的。他非常气愤,想一死了之。想到了死,他对自己的问题也无所谓了。他不再顾虑自己的问题,放弃一切治疗和调整,彻夜不眠的拼命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也不治自愈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过去的事情把握,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拿过去的事来困扰我们;未来的事情还在未来,我们也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未来的事情加以控制,所以对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去过于期望;我们能把握的其实就只有此时此刻——该看书就去看书,该工作就把工作做好,该聊天就投入到聊天的内容之中,该去运动就去运动,……,做自己当前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我们自然的就会走出自己的精彩来!
人生其实真的很简单——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我们活人活的是此时此刻,拥有此时此刻、把握此时此刻,让此时此刻充满精彩和快乐,无数个此时此刻就组成了我们的人生,无数个充满精彩和快乐就组成了我们人生的精彩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最高目标——幸福!
我给你一种调整紧张焦虑情绪的方法,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进行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或想象放松(想象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达到心平气和,减轻或消除情绪焦虑目的。
蕊咏:老师,非常感谢您,由这个焦虑又产生了抑郁,行动能力下降,回答您的话都要鼓起勇气做,好多基本的事情都不想去做了。
杨永龙:你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但要让自己做情绪的主人,不让情绪摆布你的唯一办法就是:用自己极大的毅力和意志力去做现实生活之中的事,多多参与文娱体育活动,让自己在活动之中改变情绪。从现在开始你立即从自己的床上站起来,别在那儿发呆,也别在那儿想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学习、去跳舞、去欢歌、去交流、去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药”,唯有生活,唯有实践,才能真正走出庐山,把你的能量尽可能的消耗在一些值得你去做的事情上面去吧!
蕊咏:老师,非常感谢您,我试试看。
杨永龙:所有的道理都懂,问题就出在行动与否上。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是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是的,很多道理很简单,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这些简单易知的道理我们却没有去做到。比如,我们都知道“聚沙成塔”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那些成功的细沙,不愿做细小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构筑起事业成功的高塔。再比如我们都清楚“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我们却缺少水滴那样心系一处的定力,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结果总是在半途而废中与成功失之交臂。知道得再多,想得再好,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动,那永远都不会有超越,永远都只能在原地踏步。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别。
蕊咏:老师,我有点开悟了,我试试,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