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我真的很怕发生觉得自己太谨慎了

标签:
心理问题谨慎怕杂念顺其自然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杭新:老师,我觉得自己太谨慎了。
杨永龙:太谨慎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杭新:我有点强迫症倾向,比如说我现在和你聊天的时候,怕不是发给你,而是发给别人。
杨永龙:嗯,有这种担心是不是很正常的呢?
杭新:我觉得我多虑了,还不如说怕你去我空间留言然后被别人看到(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去我们学校咨询时怕遇到熟人尴尬。
杨永龙:那我问你这些是不是正常心理的表现呢?
杭新:应该是吧。可能有点多虑,不过也算正常。
杨永龙:既然是正常心理的表现,那你说我们是不是让其存在着,带着它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的坚持做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呢?
杭新:额,嗯,呵呵,我现在又怕会忘记你说的。呵呵,可能是我不能太好的坚持。
杨永龙: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越怕什么,你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你。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越怕什么,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所怕的事物之上了,而把自己该做的事情丢弃了,这样一来你满心都注意的是所怕的事物,所做的正事儿却没有去关心和关注,自然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了。假设你持有担心和怕就担心和怕,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并带着这份担心和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在你认真做该做的事情之中担心和怕也就消失了。
杭新:嗯,其实这些我也听我们老师说过,不过我好像不能很好的坚持下去。比如说咨询过后几天比较好,但时间久了,就好象不太能坚持你说的这种思想。而且有些事情我真的很怕发生。
杨永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你所说的这些担心和怕的心理的,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既然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那么我们这种情况你说怎么办呢?
杭新:我也不太懂说。最好不去管它,不去抱怨呗,不过有时侯好像没那么容易做到。我觉得这也是太多虑。
杨永龙:很显然就是接纳接受适应和尊重这些担心和怕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对这些担心和怕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此时此刻所做的以及该做的事儿,根本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那些担心和怕念头,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前所要做的事情之上,并尽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好,说白了就是该吃饭就把饭吃好,该睡觉就把觉睡好,该聊天就把天聊好,该做作业就把作业做好,该读书就把书读好,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
杭新:嗯,呵呵,我尽力吧。老师我觉得我挺懒惰的,比如说一到周末就想休息,星期一到五很累,然后作业留到星期日中午才做。
杨永龙:双休日的关键是身心的调节和调整,所以到双休日就想休息是很正常的哦!
杭新:嗯。不过我觉得我学习没有目标性,经常坚持不下去,有时候一学习就想玩,玩着玩着懒得去看书了。
杨永龙:这就是因为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造成的。给自己制定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比如,上次考试的总成绩是400分,那么我们就设定下次考试增加50分,然后根据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把这个增长的分数分配到各学科,这样各学科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一旦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接下来他需要的就是切切实实的决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与代价,以及用什么样的行动--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行动与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天计划,用白纸黑字写出来)。世界上既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儿,也没有东游西浪就能达成目标的。用此时此刻就去执行计划--锲而不舍的行动以及钢铁一般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恒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所设定的计划,每天上床之前检查验收。当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你的担心也就会被自己收获的满足所替代,当然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也就会高涨起来。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
杭新:450分是满分。我也试过,不过我怎么能坚持,前几天比较好,后面就比较懒散了。我以前定的计划可能太引号周密了。我觉得我现在应该慢慢来,太刻苦的计划我定不了。
杨永龙: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我们面对的任何事情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杭新:呵呵,太多了,有点深奥。我老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
杭新:老师先说到这儿吧。88
杨永龙:好的,希望你好好的去理解我所说的,争取把我所说的这些做好,那么一直坚持下去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杭新: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老师,我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让我很烦。人死后要火葬,如果人还有知觉的话感觉很痛怎么办?如果能感觉到火焰的热怎么办?不过其实人死后已经没有知觉了对吧。龙哥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太悲观了,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是不是强迫症。老师我觉得我悲观,怎么才能更快乐一点?谢谢!
杨永龙:你不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杂念吗?我们的大脑是接受与反应信息的器官,我们经过感觉器官(眼耳鼻口以及肌肤)接受到了信息或刺激之后,大脑就会自然的出现正面或负面的想法或念头。所以我们在看到了、听到了、嗅到了、触到了信息或刺激之后,大脑就必然会出现哀伤的、悲痛的、哀怨的、古怪的、可怕的、恐惧的、肮脏的、隔应的、荒诞的、烦人的、无聊的、沮丧的、下流的、无耻的等等等等想法和念头(杂念)了。本来大脑出现念头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辩论的去做自己该去做的事儿的话,那么那些想法和念头就会在我们认真做该做的事儿之中忘掉了。
要知道我们的念头是具有自然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它自身具有着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一套程序,它们是不能让我们人为控制的,如果我们接受它、遵循它(也就是让他们存在着,带着它对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自己此时此刻该做的事儿),那么它就会很快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如果我们去注意它,去探究它,去和它辩论等,那么我们就会被它束缚而陷入到各种想法的烦恼痛苦的困扰之中。所以对于想法的调整或调节,唯一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为当所为。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有关情绪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我们在“顺其自然”的同时,就得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放在客观现实中的此时此刻之上,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我们的杂念仍旧让我们感到痛苦,但只要我们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就会在我们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杭新:谢谢。老师,我害怕做噩梦,虽然噩梦不可能成真。但我怕如果是在做恶梦中,梦见那种很恐怖的,就好象身临其境,然后被吓得醒了过来。比如说以前看到恐怖片,我就害怕梦中梦见那种恐怖环节,醒来后留冷汗。或者怕梦见自己很残忍的死亡什么的。这些也是杂念吗?
杨永龙:是的,是杂念。
杭新:呃。但这好像有些可能。虽然我知道不是真的,但我也怕梦见。
杨永龙:心情我理解,但我们需要的就是像杂念那样来对待它。
杭新:嗯,好吧,最近比较好了。希望我能淡忘它。呵呵。谢谢。我觉得我过得好累啊。我想拥有好人缘,可是经常想的太多,不够大胆,比如说我想跟我们老师说再见,不过怕别人嘲笑。经常想表达自己想法时怕别人嘲笑。我不够自信,想太多了。再打篮球的时候,我比较不擅长运球,然后就不够自信怕运球不好被别人嘲笑。我想太多了,怎么办?
杨永龙:在我们这个世界之上有些事情是在我们的能力掌控范围内的,比如我们吃饭睡觉穿衣学习活动聊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能力所能掌控的,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掌控的,比如天气的变化、别人的言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掌控的。如果是我们能掌控的,那么我们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去做精做优做好;如果是我们不能掌控的,那么我们就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敢住不探究,如果我们关注和理睬了这些自己不能掌控的,势必会扰乱我们的心境,让我们难以把自己能掌控的事儿做精做优做好。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杭新:可是这跟我说的好象没有多大联系,我是想说不够自信,如果按这样说,是不是每个人都不用关注别人的言行了,好像没这么简单。
杨永龙:我们活人是不是活自己的真实呢?
杭新:没那么好做到吧,真实,可是有很多人在某些场合不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杨永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喜欢那些将“真实的自我”展示在众人的面前的人。
杭新:嗯,呵呵,但我想太多,我觉得做到真实的自我不是那么容易,我好像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我没有那么自信,不擅长展现出真实的自己,有时想要展现出真实的自己时,喉咙就好像突然卡住了,行动也好像动不了了。比如说有时想回答问题。但好向喉咙都被卡住了一遍。突然说不出话来。在家人,很熟的朋友面前,我很真实。但在同学面前。我就不一定了……没有行动力。
杨永龙: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是对他人真诚友善尊重有礼貌,不在背后说别人的长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对别人的求助有求必应,自己有了问题积极求助于别人,如果我们把以上几点做到了,那么别人对我们怎么样,我们所抱持的心态就是“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拉倒”,这样一来,你说我们的心态是不是就放平了呢?是你该做的你就一定要做,不是你自己所能掌控的那么就随便怎么样,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所能掌控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杭新:老师,为什么我学习时经常会想到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使我不怎么能专心,我太焦虑,好烦!可我说的这个有一点可能,不是杂念吧?
杨永龙: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把心思放在想不三不四的的东西之上了,那么不三不四的的东西就会打扰我们,也会让我们深受困扰难以自拔。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所想的在那儿存在着,就像是长在我们身上的头发一样,我们带着它对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的做自己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当然做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是需要行动、需要毅力和意志力去做的,只要我们真正地投入到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上去了,那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也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杭新:老师,你真好,为我想办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