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我们人的自身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

(2020-03-13 07:22:36)
标签:

睡眠

生物三节律

自然规律

学习

运用

分类: 睡眠释梦

红蕊:杨老师您好。我妈妈和您昨天聊了天,让我跟您聊聊天想求得您的帮助。我十五岁。读高二。因为觉得心理上有点小问题,觉得很困惑。我前几天把我的一些现象大概总结了一下,首先比较严重的是睡眠方面。我失眠很严重,一点小小的声音都会睡不着。一旦睡觉的时候安静了,我就会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有一种很恶心很痛苦的感觉,然后就更睡不着了。在夏季在学校睡午睡的时候,很奇怪的是我睡着不到30秒就会醒来,然后又睡着。要重复45次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然后总是做梦。只要睡觉就会做梦,很多很多,还有我觉得很恐怖的。就是我有时候睡午觉,会有灵魂跟肉体分离的感觉.....很恐怖,就是明明意识已经清醒了,但是还在睡觉,也没有做梦,想睁开眼睛睁不开,然后感觉自己的身体飘到了天空里好晕好晕,总是要挣扎挣扎才能醒来,好痛苦。我都怕万一自己就这样醒不来了,我不知道这跟我的心理方面是不是有一定联系,我觉得我的心理上也有一点问题。

杨永龙:嗯,的确是心理上的一点问题,也就是说,你的问题只是没有科学认识睡眠的自然规律而引发的。这不是心理疾病,仅仅是心理问题而已。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或者面临着心理问题。什么叫没问题?就是遇到问题我们积极主动的想法设法解决问题,这就叫没问题。首先你要知道,有声音睡不着,每个人都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是很正常的身心表现。

红蕊:我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焦躁不安,易怒易躁,不能够控制,然后不管大事小事越来越容易哭,情绪起伏很大很大,状态好的时候,很阳光很有信心.不管什么事都很开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不好的时候,很颓废无助,对整个世界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根本是个没有价值的人,觉得活着好累,很想自杀.觉得死了可能是解脱,但是从来没有试过自杀,因为还是很害怕死亡,情绪的起伏周期是在一个月内发生,一个月内状态好的时候跟不好的时候时间之比是12。只要做自己高兴喜欢的事情绪高涨,特别开心,一旦停止就会特别压抑特别痛苦。乐观的时候超级乐观,悲观的时候就很想自杀,就好像考了一次考试,考得很差,然后我就觉得我以后也考不好,以后也学不好,高考也考不好,人生就毁了,没有未来了,好不如死了算了,哪怕只有几道题目做不出来,心情立马就低落,想哭,不想做任何事,不想读书,又想到未来,又觉得活着没意义。乐观的时候很憧憬未来,悲观时候又很害怕未来,发现时间过得很快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马上要老了,要面临很多沉重的问题和抉择,觉得活着好痛苦,又会想要自杀。对待身边的人也是一下子好一下子坏,好的时候特别好,坏的时候特别坏,总是会有很阴暗很暴力的想法,甚至很想杀人,但是肯定不会杀的。还有一点点自我强迫症,强迫自己什么事都做到完美,还有一些生活细节上也总是强迫自己,总是很疲劳很没精神,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反胃恶心,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我的同学眼里,觉得我是一个超级好打交道超级搞笑超级乐观甚至觉得我从来没有哭过从来不会难过的人,因为我实在是超级开朗。我乐观的时候的确很好很好,就觉得自己很健康,但是悲观的时候太悲观了。

  杨永龙:在极其安静的情况之下,我也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还能感觉到自己颈动脉的跳动。所以只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心跳的声音以及某个地方的脉搏跳动上,我们必然会有此感受的。

红蕊:是的,我在教室趴着睡觉的时候就会听见那种声音,觉得好恶心。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不论环境多吵我都能睡着.一直到初二的时候就出现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我多困,只要有一点点声音,甚至是我爸爸在客厅剥花生,我把我房间的门关掉,只要我能听见我都睡不着。

杨永龙:至于恶心,这与你自己的自我暗示有关。

红蕊:是的,我也这么觉得。

杨永龙:是啊,有时候因为我们以某件事儿起头,就不自觉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睡眠的关注上了,所以就有了你目前的表现。

红蕊:那您帮我分析一下心理好吗?觉得我的睡眠应该很大一部分是由心理引起的。

杨永龙:关于做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做梦与睡眠周期:在每晚的睡眠中,每2个小时左右完成一个睡眠周期,如果睡眠8个小时,要循环四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都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到熟睡,然后转入非快速眼动的做梦睡眠。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我们把睡眠周期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睡,它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这一阶段人很容易醒来,我们平常也把它称之为静息状态或半睡状态,持续时间大约10分钟;

第二阶段——浅睡,这一时期容易觉醒,入睡困难者,常自行惊醒,我们平常也把它称之为已经睡着了,持续时间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中睡,这一时期意识消失,不易觉醒,我们平常也把它称之为睡沉状态或沉睡状态,持续时间大约40分钟;

第四阶段——深睡,这一时期睡眠深沉,觉醒相当困难,我们平常也把它称之为睡“死”了,持续时间大约20分钟;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这一时期眼球快速转动,大约50-60/分,我们平常也把它称之为做梦状态,持续时间大约5-10分钟。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做梦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在快速眼动阶段,我们所记住的梦绝大多数也是睡眠的做后一个周期所做的梦,前面的周期所做的梦绝大多数都“忘”掉了。

由此可见,做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人每夜都在做梦,做梦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这是因为第一,大脑利用做梦来清除白天脑工作所产生的垃圾;第二,大脑利用做梦来整理白天所学的东西,帮助相对应的功能区进行记忆,也就是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第三,大脑利用做梦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从而提高身心健康;第四,平常情况之下我们所利用的脑功能区只有5-10%90-95%处于休眠状态之下,夜晚我们利用做梦来让休眠区保持其功能;第五,大脑各功能区白天受自我控制,到了夜晚自我控制减弱,这时候各功能区进行整合、弥散、放电,所以就出现了离奇古怪的梦景;第六,我们的身体的某些部位感觉不是很灵敏,比如内脏的痛觉,夜晚做梦可以让我们从变异的梦境之中觉察痛觉的来源,进而提高这些区域的保养。

有人说自己多梦,其实是他们自己对做梦过分关注的结果,也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让自己进入了焦虑、紧张和恐惧之中。

红蕊:我其实觉得做梦挺好的,就是我妈妈说做梦就是神经上有问题。

杨永龙:对于你“就是我有时候睡午觉,会有灵魂跟肉体分离的感觉.....很恐怖,就是明明意识已经清醒了,但是还在睡觉,也没有做梦,想睁开眼睛睁不开,然后感觉自己的身体飘到了天空里好晕好晕,总是要挣扎挣扎才能醒来,好痛苦。我都怕万一自己就这样醒不来了”,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主管意识的大脑中枢清醒了,而主管身体的大脑中枢还没有清醒,所以就必然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形,这样的情形我经常也会在时间要求比较紧的时候出现。

红蕊: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吗?

杨永龙:是时间比较紧张,也就是怕上第一节课睡过了,迟到了。因为我知道了大脑的工作原理,所以就不把它当回事儿了。所以对于你的这种情况在我身上出现,我也就对他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了,自然它也就不会影响到我们了。

还有睡眠的知识,首先要对失眠本身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为之失眠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当失眠出现时,我们不应该强迫自己尽快克服失眠,因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兴奋,而一兴奋你又怎么会睡得着呢?所以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当回事,那么失眠将不会成为困绕你的问题。

其次,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规律:睡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律来让我们每个人进入梦乡,所以当你烦恼而睡不着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担心睡不着的问题,只要你静静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行了,睡眠会自然而然地引领你睡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前一条的最后说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意思。当然进入梦乡的时间长短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长或短,你只要记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对了。

再次,就是要知道睡眠时间的长短到底会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担心自己睡不着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没睡好会对明天的工作、学习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实就睡眠时间而言,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时,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个小时就够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时就够了。不过经过科学的研究,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时睡眠时间就够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没有睡足5个小时,也没关系,因为第二天中午你还可以午休。至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世界上还从没有哪人是因为失眠而死掉的。

最后,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不要今天晚上12点睡,明天晚上2点睡,而后天晚上又在9点就睡了。还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时起床。平时没事的时候,特别是失眠期间,不要白天有事没事就躺在床上。而应该该工作就工作,该学习就学习,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在上床睡觉。

红蕊:明白了。那杨老师您收到了我发过去的心理方面的描述吗?

杨永龙:收到了。你说“我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焦躁不安,易怒易躁,不能够控制,然后不管大事小事越来越容易哭,情绪起伏很大很大,状态好的时候,很阳光很有信心.不管什么事都很开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不好的时候,很颓废无助,对整个世界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根本是个没有价值的人,觉得活着好累,很想自杀.觉得死了可能是解脱。”这是青春期情绪特点的典型表现——情绪易波动,且表现为两极性!青春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表现为寂寞与孤独,忧虑与不安,以及苦闷与忧郁;憧憬未来并富于幻想;情绪多样并反应强烈。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这是由于我们成长速度太快,心理却跟不上,因此必然就会出现“情绪化”的现象。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一方面我们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学习压力,减少高度焦虑状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情感,调整自我期望值,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人。在我们的人生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心态,泰戈尔有一句诗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是多么坦然的一种心态啊!是的,许多事的得失或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要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

还有一点要必须清楚,这就是我们人身上的生物三节律:

二十世纪初,一位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 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 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 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 波动。大约 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累特·泰尔其尔教,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从此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 起伏的周期性节奏,便开始被揭示出来。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组成了一首协调、优美而又 神秘的三重奏。科学家将这三重奏的“曲子”谱写在同一个 座标谱系内,绘制出了一幅优美的三条波浪形的曲线图。曲 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称为生物节奏的“高潮期”。体力 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就会感到体力充沛,生机勃勃; 情绪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创造力, 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心情愉快、达观;当智力周期曲线处 在“高潮期”,那时人的头脑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那段日子,称为生物节奏的“低潮期”。在这些日子里,体力容易疲劳,做事拖拉,畏却; 在情绪方面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在智力 方面则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判断率降低等。在跨越中线的那段日子,称为“临界期”,这是一个极 不稳定的时期,身体正处于频繁的变化之中,或者说是处在 过渡状态。在这段临界期中,极易出现差错,粗枝大叶,容 易感染疾病,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较差,容易发生事故等等。

在二十世纪初,随着斯沃博达的《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人的临界日》、费里斯的有关论文、佩尔纳的《节律、生命和创造》、泰尔其尔的学生成绩分析等论著的相继发表,体力、情绪、智力三节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和推广运用,和生物钟理论结合成重要的生理周期课题。

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钟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每一个运转周期中,总是由高潮转向低潮,再由低潮转向高潮。高潮期、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被称为临界日。

经过大量的反复试验研究和统计资料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人自出生日起,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就开始按照正弦律变化。体力节律23天一周期,情绪节律28天一周期,智力节律33天一周期。人出生时三种节律都从临界点开始。

临界日又叫危险日,是研究人体生物节律中最关键的日子。虽然三种节律临界日只占总时间的20%,却发生60%的交通事故,70%的工伤和航空飞行事故。临界日前后的各一天被称为近临界日,死亡于临界日和近临界日的病例在80%以上。病人体力处于临界日的,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接近三分之二,而且这结果在各历史时期和各国家地区都惊人的相近。

当人体节律,生物钟处在临界日时,人体能量释放和积累过程相互干扰,导致不稳定,此时节律似乎处于一种暂时性失调和不稳定状态,它们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暂时性失常,变得紊乱而不规则。就和电灯被烧坏多数出在关灯或开灯的转换瞬间一样,临界日是至关重要也是最危险的。在临界日,人的机体自我感觉特别不好,机体协调能力降低,健康水平、思维记忆都受到一定影响,效率低,情绪波动大。安排好临界日的工作和生活是必要的。我们研究分析生理周期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合协调自身,积极地对待内外环境,发挥出潜力。在临界日,要加强心理调整,小心警惕,防止发生意外和工作差错,回避一些重要事件。即使回避不开,也要牢记“今天临界日”,提前有思想和精神准备,稳定身心,三思后行,或预先让同伴稍加提醒。

但并非临界日都不好。有英雄行为的人,占88%的英雄行为是发生在当事人的情绪节律临界日。英雄行为需要一个人不顾一切地去冒险,将自己的生命置于真正的危险之中。英雄行为实际上是非常规行为模式,冲动是最有效的激发。

红蕊:嗯,您说的我大概听明白了。我的心情也平静了很多,谢谢您了。

有关我们人的自身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