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一考就错的情形?

标签:
教育育儿学习方法优秀孩子 |
分类: 教育学习 |
雯燕:您好,我是一名刚上初中男孩的家长,上初中后,孩子本身很知道努力,可是每次小考成绩都不是很好,每道题都不是不会,但是一考就错,每次都这样有时犯过的错误还犯,家长很苦恼啊,孩子本身现在也很不开心怎么办啊,是不是智力的事啊!
杨永龙:这不是智力的事儿,而应该是学习不扎实的表现。
雯燕:在网上搜到您的博客,正在读,觉得你在这方面很有办法啊,请指教一下,那我们家长从何入手啊,现在每次考试都不好,刚开始总说他马虎,可现在觉得不是马虎的事啊!
杨永龙:学习不扎实最终所归结的就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
雯燕:学校里每天做的题很多,作业也非常多,晚上学校留的题做完都很晚啊!对了,考试落题这个毛病为什么孩子会总犯啊?纠结啊!
杨永龙:这是粗心的问题,在我的博文《高三学生粗心的原因及调整的方法》中。你想一想,我们在考试的试卷上什么内容永远都不会出错呢?
雯燕:那什么内容永远都不会出错啊?
杨永龙:就是我们的名字啊,很简单,自己的名字天天听,天天看,天天写,早已是烂熟于心了,闭着眼睛都不会写错啊!换句话说,想写错名字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雯燕:那么多科目,每一科都弄的那么熟,直是不容易啊!
杨永龙:是啊,在中国最苦最累的人就是中小学生。
雯燕:每次学得很晚我都不忍心啊!
杨永龙:是啊,的确如此啊!对于不扎实,就比如大多数的同学都知道巴尔扎克是一名作家,但如果考的问题是关于巴尔扎克的国籍,那么在答案里就会写出英国、法国、美国,除了中国只要是知道的国家名都可能被写出来。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说明我们学习过他的文章,而且也听过老师关于作者个人情况的讲解。我们在这个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全面,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所以到考试的时候对一些细节就不能确定了。或者一道数学题目出现了,而且知道平时做过,也曾经作对了,可在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怎么做了!这就是不扎实的表现。不扎实对学习的最大功能和贡献就是,对学业花费了许多时间得到的学习结果和无知是一样的。虽然你曾经会过,但到了某个特殊的时刻,你所做的反应是不会!这说明你其实还是不会,不管你是否曾经会过!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一般由两种情况。第一种造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现象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始对知识点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后来混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属于没有理解而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程度和基础比较差的人会表现的更多;另外一种是当时明白了,后来由于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对知识点有所生疏和遗忘而导致的。第二种造成错误的原因思路不对。“思路不对”其实很大因素是由于“概念不清”。考试主要是对掌握和熟悉知识点程度的考察,解决一道题目往往需要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知识点,就好比一个修理工的工具包,如果有一个工具不在手边,干活的时候可能就有麻烦。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出现问题,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解题思路就会出现问题,在这个题目上你遇到了麻烦便是很正常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制止错误的发生,就要把所有的概念点和知识点掌握得扎实和准确,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而为了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只靠一次性活动是不能够做到的,是靠不断总结、练习、熟悉的积累而实现的。
雯燕:可能我的孩子是后一种情况多点。对于数学来说,做好复习是大量作题吗?
杨永龙:对于孩子各科来说的学习来说,最关键的是抓课本以及复习,做题是为了强化所学知识的。建议你的孩子到我的博客好好学习一下《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对于数学的做题,建议你的孩子从现在起在平时的练习和测验中要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审题,提取相关信息,找准题眼再下笔。同时遇到“熟题”要告诉自己很可能在其中埋有“包袱”和设有“暗阻”,这样可以达到认真阅读,注意细微变化,挖掘题干的关键字词、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的目的。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首先把题目看两遍,第一次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也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正确解题,完美答案。把解题的思路一步一步的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已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感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另外,习题做完之后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雯燕:您说的很有道理,我得仔细看,再研究您的博文,回去得调整下孩子的学习了,这段时间老是考不好,我们训他也训的多点了,要求他也太严了点,他本身可能也有压力了,看来得注意学习方法的事了。
杨永龙:你记着要多运用“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在我的博文《孩子上课不专心且带动同学调皮怎么办》中。
雯燕:看到了,语文的学习您有好的方法和建议吗?
杨永龙:你到我的博客去看看《怎样做才能提高语文成绩》。
雯燕:网上碰到到你,好高兴,谢谢你杨老师,以后还要常请教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