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标签:
教育高考文化课成绩提高 |
分类: 高考指导 |
伟泰:老师您好,我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在网上找学习方法,看到了您的心理辅导,我每天都很努力,可是成绩还是不理想,很难过。
杨永龙:嗯,我很理解,你是怎么学习的呢?
伟泰:我所在的高中是一个普通高中,虽然我在重点班,可距离我要达到的目标还很远,因为盲目跟着老师学习的同学,成绩好的很少,尽管他们很努力,所以我对这种盲目跟老师脚步的学习方法是否真的好起了疑心。
杨永龙:现在你们进行的是第一轮复习吧?
伟泰:是,我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
杨永龙:老师是不是按课本的章节带领你们进行复习的呢?
伟泰:是的,而且练习题什么的很多。
杨永龙:是不是把课本变厚了呢?
伟泰:可能吧,或许,我也不太清晰。
杨永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老师所做的就没有问题。
伟泰:可是,我曾经按老师的脚步一步一步走,成绩并不太理想啊,都是一些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学生考得很好,我每天都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结果却搞得焦头烂额,也许我是错的
杨永龙:第一轮复习是对课本知识完成“由薄变厚”,掌握大量信息。既然是对课本知识完成“由薄变厚”,掌握大量信息,那么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在复习的过程中,严把基础关。认真研读课本,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表(包括解释的小体字),认真做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当然这是需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中心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的内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表(包括解释的小体字)以及例题,用“五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的方式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把自己的问题带进课堂仔细听老师讲解,争取在课堂上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课后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以预习所用的方式方法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
一定要学会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同时在单元、周、月复习中,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把书由厚变薄,然后再由薄变厚。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书本上的各个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的掌握上不留空白和隐患。当我们闭上眼睛把这条线提起来时,就能够把相应的知识在脑海中重现。只有这样,我们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夯实基础,节省时间,提高成绩。
伟泰:老师,可是我每天的作业都完不成啊,很难再看课本。
杨永龙:对于老师所留的作业完不成的情况,高三的同学之中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首先要对老师所留的作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分类和整理,分出重要且必须完成的、重要且不必完成的、有效且必须完成的、有效但不必完成的、无效但必须完成的、无效且不必完成的六类。所谓重要且必须完成的,即老师要求必须完成的部分,而且第二天要讲,那么我们就必须在今天完成;重要且不必完成的,即老师要求必须完成的部分,也就是第二天老师部将或第二天没有这个课程,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一类作业往后推一推;有效且必须完成的,即对于自己掌握不好,需要进一步强化,而且老师也要求第二天要检查落实的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按部就班的去完成;有效但不必完成的,即对于自己掌握不好,需要进一步强化,但老师并不要求作检查的部分,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类作业往后推一推;无效但必须完成的,即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但老师要求必须要做的,这一类作业要按时完成;无效且不必完成的,即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但老师并没有作具体要求,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放弃。到了高三,要想把所有老师留的作业都做完是不现实的,如果不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作业,必然就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的。你要知道老师留作业是对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具体到不同的个体身上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我建议最起码,要把前一节课老师留的任务和第二天老师要讲的题目尽量完成,做到有轻重缓急,哪一个是最主要的、老师马上就要讲的,就要尽量做完。如果恰巧第二天好几科的卷子赶到一起了,老师都要讲,那只能挑自己会的、感兴趣的去做,实在不会做的难题该放弃就要放弃,不要在偏难怪题上面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些题留到老师讲的时候听。
伟泰:哦,那老师我曾经在你的文章中,看到你说,把课本弄透,就能考好,是吗?
杨永龙:我们知道: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近些年来高考80~90%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这就是说高考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就看我们是否吃透了课本。所以对与你来说,以老师的讲授为中心紧紧抓住课本,弄清、弄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以及认真做完课本上的每一到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当你在一二三轮复习中始终以老师讲授为中心,以老师讲授的进度紧紧抓住了课本,这就等于抓住了高考80~90%的分数。我们可以算一算,这会在高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分数呢?
伟泰:嗯。
杨永龙: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课本是写给学生的,是经过许多专家和老师呕心沥血而写成的,里面没有一句废话。要想当考场上的常胜将军,就应该对课本里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读过、仔细分析过,并把常用的内容作为常识刻在脑子里。课本上只有一种印刷内容你不需要记,那就是标注页码的数字!”
伟泰:也就是说,全部都要记在脑海里吗?
杨永龙:是啊,要不然我怎么在反复强调预习的时候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复习的时候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和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以及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呢?这就是把课本上的所有内容刻在脑子里的表现啊!
伟泰:嗯。
杨永龙:另外就是对英语的学习,建议你从现在的此时此刻开始,在识记好单词的基础上每天拿出四十分钟的时间来读一篇英语课文,学了新课就读新课的课文,没有学新课就从高一的课文开始读起,争取在高考来临之前把高一到高三的每篇英语课文读四五个轮回,同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之中识记英语单词,读完课文之后再做相应的练习。下面我把读英语课文的方式方法给你,供你考:
第一遍:粗读,明白大体意思,不明白的话也不要紧,总有能明白的地方;第二遍:划线粗读,划出不明白的词和句子;第三遍:查词,查句子,用铅笔标明每个不懂得词和句子的意思,不明白的问别人,把这些词记录到一个笔记本上,时不时的翻出来看看;第四遍:正常阅读,看一看查出词来之后能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第五遍:仔细读,如果在第四遍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那么把会了的单词擦掉,继续读,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第六遍:回顾与重复,加深对单词句子的理解和记忆;第七遍以及以后:熟读。
伟泰:嗯。
杨永龙:我上面给你的方法,在去年的高考中我有一个高三的学生,把我所说的方法切实落实到了位,她的成绩从三百四十多提到了四百二十多,然后又提到了近四百八十分,最后高考考了五百零七。
伟泰:嗯,我就是看到这些事例之后,主动找到老师的。
杨永龙:另一位英语一直考九十分左右的同学,他每天坚持一篇课文读一个小时,一年之后的高考,英语成绩高出了一百三十八分,关键的需要坚持用实际行动认认真真的这样去做,尽自己最大最有效的努力。
伟泰:老师,我曾经把课本里一个章节的内容全部看熟,可是,还是没有感觉到很好的效果,是我出什么问题了吗?
杨永龙:是啊,你觉得你看着熟了,而实际上你做到扎实有效了吗?
伟泰:怎样才算扎实有效?
杨永龙:我问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考试的试卷上什么内容从来都不会出错?
伟泰:不知道啊,是特别基础,特别容易的题目?
杨永龙: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名字吗?
伟泰:嗯,是的。
杨永龙:那你说为什么你的名字不会出错呢?
伟泰:因为我写的多了,还有,不需要理解。
杨永龙:其实很简单,自己的名字天天听,天天看,天天写,早已是烂熟于心了,闭着眼睛都不会写错啊!换句话说,想写错名字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伟泰:可是理科上,很多东西要融会贯通,这个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杨永龙:比如大多数的同学都知道巴尔扎克是一名作家,但如果考的问题是关于巴尔扎克的国籍,那么在答案里就会写出英国、法国、美国,除了中国只要是知道的国家名都可能被写出来。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说明我们学习过他的文章,而且也听过老师关于作者个人情况的讲解。我们在这个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全面,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所以到考试的时候对一些细节就不能确定了。或者一道数学题目出现了,而且知道平时做过,也曾经作对了,可在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怎么做了!你说这是不是不扎实的表现呢?
伟泰:嗯。
杨永龙:有些内容你虽然曾经会过,但到了某个特殊的时刻,你所做的反应是不会,这说明你其实还是不会,不管你是否曾经会过。你说这是不是不扎实的表现呢?
伟泰:嗯。
杨永龙:你所说的“曾经把课本里一个章节的内容全部看熟,可是,还是没有感觉到很好的效果,是我出什么问题了吗”,这反映出的又是什么呢?
伟泰:那是基础不扎实,要再反复看吗?
杨永龙:是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过目不忘”的天才,所有的“天才”都是会复习的人。你说对吗?
伟泰:嗯
杨永龙:你说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
伟泰:有粗心大意,基础不扎实,思维能力不足,是吗?
杨永龙:造成错误的原因一般由两种情况:一种是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现象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始对知识点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后来混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属于没有理解而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程度和基础比较差的人会表现的更多;另外一种是当时明白了,后来由于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对知识点有所生疏和遗忘而导致的。
伟泰:那,还有一种呢?
杨永龙:另一种情况是思路不对。“思路不对”其实很大因素是由于“概念不清”。考试主要是对掌握和熟悉知识点程度的考察,解决一道题目往往需要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知识点,就好比一个修理工的工具包,如果有一个工具不在手边,干活的时候可能就有麻烦。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出现问题,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解题思路就会出现问题,在这个题目上你遇到了麻烦便是很正常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制止错误的发生,就要把所有的概念点和知识点掌握得扎实和准确,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但是为了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只靠一次性活动是不能够做到的,是靠不断总结、练习、熟悉的积累而实现的。这就需要充分利用记忆规律来学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比较有效地对抗遗忘。
伟泰:嗯,是啊。那,我曾经在您的心理辅导案例上看到“把课本横向纵向的看透”这个要怎么做到呢,好像您是这么说过,还是仔细阅读课本就能做到的吗?
杨永龙:关于你所说的我曾经说过“把课本横向纵向的看透”,你想一想,如果把一个单元各章看作是纵向的话,那么你说每一章之中各节所蕴含的知识和知识点是不是横向的呢?
伟泰:嗯。
杨永龙:如果你把每一章之中各节所蕴含的知识和知识点弄熟弄精弄透了,同时把这个单元纵向的内容也弄熟弄精弄透了,那你说是不是就可以达到融会贯通了呢?
伟泰:嗯。
杨永龙: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头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所以要抛弃自己给自己所加的练习册、课本解读、习题集之类的东西,从一开始起就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抓精、抓熟、抓透。
伟泰:那,老师,例如我在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时,最后达到一种效果,就是我看到的不是复杂的物料守恒,离子守恒等公式,而是溶液中小小的粒子在运动,分离,结合,那我算融会贯通了吗?
杨永龙:我所做的不是具体学科的指导,化学也不是所所教的学科,所以很难回答你的问题。
伟泰:哦!
杨永龙:你想一想这样章节之中的知识点是什么呢?知识点与知识点之中的关联又是什么呢?假设老师要出题的话,在这一章节老是要出什么样的题呢?如果出了这样的题你会准确无误的解答出来吗?
伟泰:有点模糊啊!
杨永龙:那你说你融会贯通了吗?
伟泰:嗯,我好像有点懂了,谢谢老师!
杨永龙:既然懂了,那么我想你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了,那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吧!
伟泰:嗯,老师,在这最后的半年,真的能提高一百多分吗?
杨永龙:要知道高三的各种考试是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的考试,只要我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本之上,同时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的彻底的解决了,那么增分就是必然的。你要提高一百分,那么你就以现在的总分为起点,一开始设置的增分多一点,比如下次考试增加四十分,把这增加的分数按自己各科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这样你的各科也就有了一个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了。一旦这个目标达到了,那么你再给自己设置增加三十分、二十分等等不同的目标,随着你一次次目标的实现,自然增加一百分也就不在话下了。只要你从此时此刻起真正做到了“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只要你在今后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以坦然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各种考试。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你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师长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
伟泰:嗯!谢谢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以后有问题,在找老师您,您不会介意吧?
杨永龙:当然不介意了,有问题只要我在线的时间,那么就完全可以来找我。
伟泰:好的,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