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孩子(高三)到底怎么了

(2020-01-01 07:00:40)
标签:

教育

育儿

强迫思维

合格

家长

分类: 教育学习

家长:杨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自己也是一名老师,我的姑娘学文科,在高一,高二上半学期学习很刻苦,周六,周日在家很少看电视,上网,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今年3月底她说心里有问题,难受,曾有5天到学校,难受就自己请假回家,我们劝也不行,后来期中考试考了年级19名,后一个月努力学,月考年级15名,她不满意,因为最好时考过第一,后来一个月劲头不如以前,期末考了年级24(300),暑假补课分了重点班,只有36人,孩子进入重点班后,又觉压力很大,补课20天请假3次,我很生气,半年了,几乎每周看心理医生,但还经常说难受,学习坐不下来,总说心理、身体难受,我把该说的说尽了,但没什么好转,我很焦虑,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心里疾病,有了是不是就无法学习,那她的未来怎么办啊?

杨永龙:你叙述的不是很清楚,从表象上看是属于压力强迫症。压力强迫症多出现在中考以及高考临近的初三和高三,由于目前中考与高考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学校与社会宣传的推波助澜,使身处临近中考和高考的学生不仅心理压力过大,而且学习与生活都处在高度紧张的节奏之中。在这种情境之下,使学生的感觉以及思维处于极度敏锐的状态,导致那些具有性格内向、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的学生出现了不能抗拒地强迫性行为或思维。这一类型的人很聪明的,思维能力也很强,并且非常地理性,不过他们的理性是和完美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才会非要把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行为在大脑里理性地搞清楚。

家长:对,她很追求完美,性格也很内向,这是心理疾病吗,

杨永龙:这是心理问题而不是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情况的孩子除了自己个性之中具有内向、敏感、过度完美的倾向(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之外,家长得严要求高标准也起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旦达不到自己以及家长的要求,他们就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

家长:目前,她在学校学习还认真,但回家就不能静心学,坐不住,每晚10:50到家看电视到11:20左右,就睡,我急,怎么办,我每周带她看心理医生,但问题还是照常出现,怎么办

杨永龙:在2006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的父母都是老师,孩子初进高三的时候是以第一名的身份进入的,然后学校开设了20个人的小班,其中有两三个同学非常的争强好胜,结果在他的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督促之下,他也加入了其中,进入小班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出现了下降,由此而引发了压力强迫症,后来父母认为他是在逃避、找借口等等,还在不断的高标准的要求孩子,结果孩子被强迫思维症困扰而无法在学校进行上课学习

家长:孩子的问题我有责任,她的性格受我影响很大,我带重点初中的学生都优秀,所以我对她要求很严,我觉的我与您的例子差不多,怎么办呢

杨永龙: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的是父母要积极主动地对孩子放低要求,当时我的这个学生一开始父母不同意我的判断,还是要求孩子考清华北大,直到孩子根本不能在学校上课了,才迫于无奈听从我的建议

家长:她爸就这么做的,陪孩子看新闻,电视,孩子不学就不强迫,我做的不好,我总认为高三了,别人都努力,你不努力就落后,你的个性又要强,害怕她自己承受不了退步

杨永龙:你的孩子目前处于能上课学习,能在晚上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这还是不错的

家长:目前,我应如何具体做

杨永龙:其实当时我的这个学生一开始是爸爸接受我的建议,妈妈跟你类似,我建议你还是做你自己该做的事儿

家长:这个学生后来如何

杨永龙:这个学生经过了三个月的校外调整,这段时间干脆就没有动过书本,之后返校,父母对他的要求是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考成什么样就什么样,等于一切都随孩子自己

最终孩子考进了一个不错的一本大学

家长:我现在注意力总在她身上,我发现孩子在不停的调整,但我总觉的她夸大自己的问题,总认为她的斗志没了,现在是我心态不好,我该如何与孩子交流和相处呢

杨永龙:妈妈多管理孩子的生活,多多发现孩子的生活和性格等各方面的优点,多和孩子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予孩子欣赏、表扬和鼓励,只要孩子在一点一滴的进步,那么妈妈就应该向更好的方向去看待孩子。妈妈是慈祥的、宽容的、欣赏孩子的,只要有利于这方面的,妈妈都是可以去做的,但在孩子的学习与活动之上不要插手

家长:我曾考虑让她服些药物,控制情绪,这种方法可取吗

杨永龙:这需要听心理医生的

家长:心理医生不让服,我和心理医生把红糖放到胶囊里给她服,

杨永龙:嗯,这是属于心理暗示的,当然这也是不错的

家长:她一难受就给我发短信,打电话,一天好几个,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杨永龙:倾听

家长:不劝吗

杨永龙:也可以进行当头棒喝,这个当头棒喝是需要经过心理医生同意,以及孩子认知上有了改变之后才能进行的。我建议你看看自己是合格的家长吗?

1.当众批评孩子()

2.很少去表扬孩子()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或她()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7.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不感兴趣()

10.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1.不愿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统一()

14.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16.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20.孩子学习成绩与自己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25.认为一味的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31.常在生气时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

32.你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33.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你”()

34.认为孩子学习的好环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造成的()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38.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好坏全在孩子了()

40.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不着急自己却急的团团转()

你看看你有多少题目是一样的

家长:571618192124252932(现在)、3536373940这几道题我是一样的,

杨永龙:以上问题:A、如果您有5项,你应该加强学习了;B、如果您有10项,你必须警惕了;C、如果您有20项,你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前程。从此来看你在教育孩子之上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了,所以你必须做出自身的改变

家长:我也觉得,谢谢杨老师,今天和您一聊,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虽然我是一名老师,我发现我除了教知识以外,很少研究教人,自己心理上也有很多缺陷,导致教育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以后我会与您多交流,衷心的感谢您

我很苦闷,与您聊聊,昨天下午我女儿4:30左右给我发短信,说头疼,难受,没劲学习。晚上回来洗了澡,看了10分钟电视,叫她爸说谈谈,没两句就大喊大叫,甚至骂“滚”,我俩没说什么,她说明后两天考试,她没复习,很烦,但一看书,也烦,我痛苦,整晚睡不着,今早,她说心口堵的慌,害怕考不好,我告诉她不管,考成什么是什么?

杨永龙:心理医生所给的建议是什么呢?

家长:心理医生每次与她交流,我们没听过,她也不说

杨永龙:你们找过心理医生吗?他给你们的建议又是什么呢?

家长:找过,就说不要过高要求

杨永龙:那你不觉得你还在过高的要求吗?你不觉得你自己还在无时不刻的关注着她的学习吗?

家长: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我很茫然,我们不说什么,但她很纠结,又怕考不好,又学不进去

杨永龙:你把你自己的心思放在你自己的事儿上去,做好不要去说孩子是否学习了之类的话儿,至于她和爸爸聊,爸爸又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家长:不太说,她问,爸爸才说,她喊,爸爸不让她喊,或者劝,爸爸有时候表现的很无所谓,不在乎

杨永龙:那你不觉得爸爸无所谓、不在乎的表现背后所蕴藏的是什么吗?

家长:无奈,逃避,爸爸甚至不愿讨论孩子

杨永龙:那你的有为、正视所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家长:什么也有,有时候可能对孩子暂时有点帮助,但不解决根本问题,问题还是反复发生

杨永龙:你看到过有关马云、李志勋等许多成功者走过童年之后的父母是怎么管理的传记了吗?

家长:没有,我阅读的书不多

杨永龙:他们的父母在童年的时候是严格管理的,之后就把一切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来自己主宰自己,你不觉得孩子今天的问题的出现除了性格方面的原因之外,与你的争强好胜严厉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关系吗?

家长:问题是我的孩子现在表现的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她自己也反复说她有病

杨永龙:是啊,看心理医生本身就给孩子贴上了有病的人标签

家长:与我的关系很大,我认识到这点,但眼下怎么办呢,

杨永龙:不要说孩子了,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近四十岁的人找心理医生做抑郁测试,测试的结果是中度抑郁症,结果让我做了将近半年的疏导才走出来

家长:看心理医生,起初我不同意,但后来,看她不愿学习,上学,无奈就带她去,她后来好像很依赖心理医生,我现在迷茫的是,她这样的状况,不上学干什么,她以后的路怎么走,

杨永龙:难道你觉得考重点就是上学,其他就不是了吗?

家长:我很迷茫,请杨老师指点

家长:我觉得不考大学,后面的路怎么走,我们两口只是老师,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工作的问题

杨永龙:考大学没有问题,关键是我们不去强求孩子考上哪一类型的大学,你的孩子当属于压力强迫症,如果我们不停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以及考试成绩,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家长:我现在只想她只要把高三这一年走完,至于考什么大学不是太想,只是看着她每天好像很痛苦,我才烦恼,今天下午我想去见她班主任,了解她在校怎样

杨永龙:如果孩子自己不断地在给自己压力,不断的去追求成绩,孩子是很不容易走出来的

家长:对,现在的问题,她自己虽学习劲头有减,但又不希望成绩差,她自己很纠结

杨永龙:要知道你的孩子的问题就像我们往500毫升的葡萄糖瓶子里塞纸团,我们用了多长时间塞进去的,那么就需要相应的时间才能抠出来,所以心理医生的调节不可能具有打破瓶子一下子就能解决的神奇效果

家长:就您的经验,孩子目前自己调节能力很差,总走不出,我们不想给她施压,她自己却在施压,这种纠结的心理时时干扰她,那我们怎么办,我最害怕她不能坚持到底

杨永龙:你到我的博客去看看“高三考试的目的”(在我的博客首页的搜索栏搜索)

家长:好,我一定仔细看

杨永龙:现在你的孩子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之下调节的,这样我是不能接手来调节的,压力强迫症多见于初三、高三、以及大学的考研阶段,这需要引导孩子知道压力强迫症是个什么东西,以及了解大脑的功能,进而明白顺其自然为当所为

家长:杨老师,我觉得我心理现在也有问题,我不想我的心理影响孩子,我现在如何做

杨永龙: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是有自己所主宰的,我们需要的是做自己的灵魂主宰之下的属于自己的事儿,把孩子的事儿交给孩子来做处理

家长:好,我先努力去做,谢谢杨老师

杨永龙:你需要的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只要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完全可以了

家长:好,谢谢,一会儿我有课,下次再向您学习

家长:您好,杨老师,很长时间没联系了,姑娘92829进行了月考,文科316人,考了年级第5

杨永龙:嗯,这很好啊,祝贺

家长:本来应该高兴和欣慰,但她总说难受,身体不舒服,昨天看了心里医生,说内心的恐惧,不舒服仍在

杨永龙:是啊,这个问题是需要用毅力意志力和坚持力来行动的

家长:现在10:10分下晚自习回来后,看电视到11:00左右,有时候就睡有时候写作业,但写作业时,总叫我们,说难受,我都不知如何劝慰她,坐到电视前看电视,总不想关,我就叫她,她还很反感

杨永龙:你需要的是和她的心理医生交流沟通,因为你的孩子目前有具体的心理医生在辅导,如果我介入的话,这很有可能会起反作用的

家长:我知道,我只想知道我该如何做,我觉的我很焦虑,她不能静心学习,不下苦功,我看着很急,但又不知如何去做

杨永龙:每个咨询辅导者所做的辅导角度与方式不同,所以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同

家长:像我姑娘这种情况,他们班其他学生个别也有,难道高三学生很多会出现吗

杨永龙:你要知道你的着急以及督促无疑是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这是不利于孩子进行心理调整的

家长:我不知道她到底真难受,还是一见我们就习惯的说,她总说自己不好,不自信,老师也说她应该增加自信心,现在,很多话,很多道理我都不敢直说,她很逆反,总说原来学习太刻苦,所以,现在的思想才会这样

杨永龙:这种情况光顾的人群一般都是非常聪明、思维力能很强,特别有理性,还具有完美主义的心理特征,他们的问题的出现是理性和完美主义结合在了一起

家长:我现在担心她这样的心理影响以后的生活学习

杨永龙:由于有心理咨询辅导者介入了,最好你多请教你孩子的心理医生

家长:前天晚上,孩子回来,说难受,由于本周我忙和累,气愤之下打了孩子,我很难过,我现在从内心有点怕见孩子,不敢与她交流,因为我不知说什么,说什么都好像没用

杨永龙:你越是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解决会越加不利

家长: 8个月了,我该说的,该劝的都做了,但没用起色,她星期一看了心理医生还难受,我觉的我已经无力了

杨永龙:本来你的孩子就是对自己要求过于完美的人,所以她给自己的压力本身就非常大,就是因为孩子在过于大的压力之下才出现的这个问题

家长:我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心理有疾病

杨永龙:你的孩子的确是在心理上出问题了

家长:离高考就220多天,我看到她痛苦,无心学习,我也很焦虑,我不想与同事交流,不想出门,甚至对工作都不像从前,虽然我在尽力做

杨永龙:孩子的表现是压力强迫症,没有经历过压力强迫症的人是很难感受到那种痛苦的巨大折磨的

家长:那我如何帮我的孩子,我自己现在也很焦虑,

杨永龙:这二十年来我面对过初三、高三以及考研考博时期的不少的这样的孩子了,他们可以说是如泣如诉痛苦异常

家长:孩子的这种情况怎样能好转呢,是不是高考后会自动消失呢

杨永龙:心理干预和调节是关键

家长:您遇到的孩子是如何渡过这个阶段的,我们给她已进行了7个月的心理治疗,为什么还是老样子,是不是以为高三这个特出时期的原因

杨永龙:有的通过五六次跟我的咨询得到了解决,有的一直在持续,直到压力彻底消除之后才得到解决,有的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因人而异,我一般所做的是认知调节以及系统脱敏

家长:认知调节以及系统脱敏怎么做呢

杨永龙:主要是引导孩子彻底认识强迫症,系统脱敏法在我的博客上有

家长:压力强迫症具体症状有哪些呢

杨永龙:有对穿着上关注的,也就是穿着衣服身体的某一部位不舒服而影响学习的;有对念头关注的,有对各种声音关注的等等,我目前就知道这一个高三的对吸鼻涕声音关注的压力强迫症的孩子

家长:我的孩子好像总有恐惧,总害怕这害怕那,脑子里常想一些烦恼的事,她又很自责,总说难受,但能吃能睡

杨永龙:孩子难受起来都觉得不想活了,想要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你说他们的内心是不是非常痛苦呢?是啊,你的孩子所表现的就是典型的压力强迫症

家长:她很关注自己的身体,但很怕死,很爱看电视上的相亲节目,

杨永龙:我们一般人都会用懒惰、没事找事来看待孩子

家长:我也觉的她无事生非

杨永龙:是啊,你不觉得是你对孩子过于完美的要求造成了孩子今天的问题吗?

家长:本来学习好,长的也好,我么家原来也和幸福,但自从她有病以来,我一直很痛苦,

杨永龙:你的表现跟我六年前指导过的一个孩子的妈妈的情况是如出一辙的,那个孩子的妈妈也是老师,那个孩子当时出问题的根源也在妈妈身上

家长:这个妈妈后来如何做的,孩子后来又怎样

杨永龙:那个孩子如果没有那个问题出现的话,考清华北大是没有问题的

家长:后来呢,妈妈怎么改变自己,孩子多长时间好转

杨永龙:后来在我对她的疏导之下彻底放弃了对孩子学习与活动的管理与关注

家长:孩子怎样

杨永龙:而且孩子放弃放学习调节了三个月,那个时候天天都来找我,后来好转了,父母都不谈论学习了,最后考上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重点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他妈妈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年之后孩子的问题再次出现,之后被迫休学一年,妈妈经受了这次的打击之后彻彻底底的不再管孩子的学习了,之后孩子的问题也基本好了,最后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的硕博连读的研究生,目前状态良好

家长:后来好了吗,我现在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心理问题不解决,上了大学,还的出问题

杨永龙:是啊,孩子心理问题的难以解决,跟你的行为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千万别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名义下做残害孩子的事儿哦

家长:我在想,现在许多父母都对孩子这样要求,我觉的我很尽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现在尽量不吭声,由着她,行吗

杨永龙: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由她自己主宰着的,你现在所做的事儿是把自己的灵魂强加给孩子,孩子的灵魂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这无疑是在巨大的给孩子增加着压力

家长:我现在放手,行吗,问题,我的孩子对自己有高要求,但现在她做不好,她痛苦,我实际上比她还痛苦,

杨永龙:在你的这种压力之下,孩子的灵魂的不到自己主宰,必然会出现目前的问题。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但你的所作所为确实很有问题的

家长:我在想,如果她考不上大学,她会不会承受的了,她复读,肯定不行,心理更受不了,未来怎么办

杨永龙:你们找心理医生给孩子在做调节,说实话更多的情况之下不要去问孩子感受怎么样了

家长:孩子难受时,我总说,走过今天,才能迎接美好的每天

杨永龙:我不知道心理医生具体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指导和调节的,所以就很难给你具体的对待意见和建议

家长:我们从来不问,她也不说,她每晚自己用电脑做放松治疗,是心理医生建议的,我看心理医生经常针对她的问题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杨永龙:每一个辅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所以既然有心理医生在做调节,那么别人是不能再介入的

家长:说实话,我都想不明白,好好的,没有任何理由,孩子怎么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

杨永龙:如果介入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因方式方法问题的差异,造成更多的问题出现,是啊,没有经历过强迫症的人是很难理解强迫症的

家长:我知道,您就帮帮我,引导我,因为我也很焦虑

杨永龙:你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的事儿交给孩子自己,你只关注你自己要做的事儿

家长:孩子难受总给我说,我该怎么做

杨永龙:对于这个问题,你需要请教孩子的心理医生,如果是我的话,我当然会给你具体的建议的

家长:我现在尽量与她少说,我觉得他一见我两就说难受,不知道在学校她怎样

杨永龙:因为我所做的认知调节为主的,我给你的建议也是从认知调节为主的

家长:会不会习惯性,心理医生说她想引起我俩的注意

杨永龙:所以在这里我不能给你具体的建议,你需要的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对孩子的事儿不闻不问

家长:好,知道了,我再和心理医生沟通一下,谢谢下次再聊!

我的孩子(高三)到底怎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