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从抑郁的漩涡向另一种病转移

标签:
杂念自然功能顺其自然为当所为发狠 |
分类: 强迫 |
梓茗:杨老师你好,我是个高中生。我很困扰,我不知这是怎么回事。需要看病吗,我也不知道。 是这样的。大概在初中时渐渐的发现自己有抑郁症,当时我住宿,每次回家时,我一人我不想讲话,在家总是很郁闷,每次到学校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但是看到同学时我逼迫自己说话,于是我正常了。后来我发现我越来郁郁寡欢了,动不动就抑郁,因为一件小事。每次都这样。后来才知道这是抑郁。我很难受这种状况反反复复的出现,不停地跟着我。但我从没想到死。到了高中之后,刚开始的第一学期都很好,我很快乐。可是第二学期我发现我陷入抑郁的漩涡。我甚至连好朋友都不理了。独来独往哭泣。我想怎么可以这样,不理朋友。一阵子我以为我是精神分裂的。我像迷失的羊,痛苦,我不知道什么在折磨我,后来体重一直下降,一直失眠。当时以为后来因为一些事我好了。可是现在我还是痛苦。从暑假开始,我渐渐发现抑郁好像向另一种病转移。我痛苦,天天哭泣。害怕我感觉大脑里有另一个自己她和我不一样她出现是,我会恐惧,害怕。发抖。她就像炸弹一样,随时爆发,她在砸椅子 扔东西。又一次在班上时她突然在我大脑里出现 我很怕 我怕在班上人面前做出什么举动。我也会幻想自己自杀。到底该怎么办。前几天我把这件事和我朋友说。我发现这几天无法提劲太平淡了。我该怎么办,杨老师请你告诉我怎么回事,我到底该怎么办?
杨永龙:你先不要给自己定位是什么症。
梓茗:好,我最近又失眠,夜晚很难入睡。
杨永龙:你初中双休日回到家中抑郁的情绪,是不是因为家人的原因呢?
梓茗:不算吧,家里就我一人,当时转学过,可是当时抑郁情绪是反反复复好过,又开始。
杨永龙:嗯,家里没有别人就你一个人,一下子离开了同学在一起的热闹场景,出现孤独以及低落的情绪,你说是不是很正常的呢?
梓茗:可是在学校也会这样,我是觉得到高中就跟初中不同了,高一的时候在学校总是那样,我记得初中在家我的脑袋总有一幅画面,我一个屋子里,我的脚被一条绳子绑住了,我只能在那个房间活动。
杨永龙:嗯,我们人有七种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其中只有喜是正面的情绪表现,其余的都是负面的情绪表现,是不是正像俗话所说的我们人“如意之事十之一二,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呢?
梓茗:是吧。
杨永龙:你脑袋里的那幅画面是不是来自于某个信息或情节的作用呢?
梓茗:不知道,初中时候的事。
杨永龙:这个画面其实就是来自由你所接触到的某个信息或情节的作用,这本来是大脑功能的正常反应。
梓茗:是吧。
杨永龙:如果你不去管它,也不关注和探究它,而是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放到此时此刻所做的事儿之上的话,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被我们忘掉了。
梓茗:我晚上听到楼上会有怪音,跟我家人说他们说我神经紧绷,每次我一回家就会有,可是他们没听到,都说我幻听,是吧,只是我是很在意最近的感受。
杨永龙: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楼上就是轻微的声音,我们都会听到,在家你对楼上发出的声音害怕,自然就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所以你自然就听到了,而别人不关注自然也就听不到了,这也是很正常的啊,你说对吗?
梓茗:主要那很大声,还很有规律,晚上弄得很难入睡,所以我很讨厌回家,我喜欢宿舍人多。
杨永龙:嗯,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
梓茗:是啊,其实在家就是很没有安全感,打我其实也不想去学校,我害怕那么多人,人一多我不知道为什么情绪很不稳定,很恐惧。
杨永龙: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越怕什么,你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你。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越怕什么,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所怕的事物之上了,而把自己该做的事情丢弃了,这样一来你满心都注意的是所怕的事物,所做的正事儿却没有去关心和关注,自然所怕的东西就会越加的打扰和捣乱我们了。假设你持有担心和怕就担心和怕,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并带着这份担心和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在你认真做该做的事情之中担心和怕也就消失了。
梓茗:是这样其实就是转移注意力吧?
杨永龙:也可以这么理解。
梓茗:那我试试吧
杨永龙:你要知道我们人的大脑是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器官,大脑接收到了信息自然会用自身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杂念。
梓茗:那就是取决我们的态度。
杨永龙:是啊,我们大脑有一个自然现象,这个自然的现象是哀伤的、悲痛的、哀怨的、古怪的、可怕的、恐惧的、肮脏的、隔应的、荒诞的、烦人的、无聊的、沮丧的、下流的、无耻的等等等等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
梓茗:嗯。
杨永龙:既然是自然现象,那么就有着属于它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运行程序的,它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倘若我们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根本不理会它,我们该做什么就坚定的投入做什么的行动之中去,那么它将不会影响我们,它是按自己的运行程序运行而走完自己的程序很快就消失了。反之,就会出现你目前的问题。
梓茗:你是叫我不要抗拒,顺其自然。
杨永龙:是啊,我叫你顺其自然为当所为。这里的前提就是你要知道你脑子里出现的那些东东是杂念,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
梓茗:可是当我一种不同于平时情绪出现时该怎么办,我也很想让它消失,可是往往不行,其实我最困扰的就是这个了,每次我都会出现一种不同情绪
。
杨永龙:对于“顺其自然为当所为”我给你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动放在客观现实中的此时此刻之上,该做作业就认真的做作业,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此时此刻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情绪、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梓茗:嗯,可是这些情绪实在没法让我集中精力去学习。
杨永龙:我理解你所说的,你说学习是不是需要发狠的呢?
梓茗:不知道。
杨永龙:学习“狠”为先,如果你不够“狠”,你就无法坚持学习下去。怎样才算是“狠”呢?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计划用坚如磐石般的恒心和毅力完成之,对所有影响自己的东东任凭它存在而不管不顾,用的实际行动来坚持学习、坚持完成任务!如果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是心无旁骛的坚持学习!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继续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只要你用学习的行动和一股子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那么那些影响你的东东就会自觉无趣而退缩了,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一定要取得竞争成功的力量。顺着这股力量坚持下去,那么你就一定会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梓茗:是。
杨永龙:有句话叫做“我们并不是因为快乐了才唱歌,而是因为唱歌能让我们快乐起来”,所以要想让我们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是不是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主动地创造和创设呢?
梓茗:是,就看我们心态了,多做顺心让自己的快乐的事。
杨永龙:所以我要给你说的是: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过去了、做完了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未来的事儿还没有来到,等到来到的当下再说,我们的人生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所做的事儿,只要我们紧抓此时此刻的当下所做的事儿,把当下所做的事儿当做是生命之中的唯一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去做,我们坚定地这样去做了,那么就可以收获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我们知道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尽自己最大且最有效的努力做好当下所做的这一件事儿,既然对当下所做的这一件事儿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对当下所做的这一件事儿尽到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这样就能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投入当下的行动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你目前的问题也就逐渐弱化逐渐消失了。
梓茗:是,老师你有什么这类书推荐。
杨永龙:你现在是高中生吗?
梓茗:是,高二的。
杨永龙:如果有机会的话读一读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我还建议你订阅一本《微型小说选刊》或《小小说选刊》,这两本东西非常好,而且对于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梓茗:有时候我看书就是想调节我的心态的。
杨永龙:对啊,我给你建议的也是如此的啊!
杨永龙:我建议你烧掉你的所有的心理学书籍,远离一切的心理学论坛,从你的床上站起来!起来,别在那里发呆,来跳舞、来欢歌、来交流、来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药”,唯有生活,唯有实践,才能真正走出庐山,把你的能量尽可能的消耗在一些值得你去做的事情上面去吧!
梓茗:好,谢谢老师,感觉好多了,我会按你说的做的。
杨永龙:好的,祝你天天收获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
梓茗:好的,我会的,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