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生:很怀疑自己的能力

标签:
工作不喜欢痛苦定位生存基础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亦菲:杨老师您好!我是偶然在博客上看到您的心理疏导了解您的,我有些心理问题得不到疏解,实在是受不了了,占用您宝贵的时间,请帮我分析分析。写这封邮件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在谷底了,我刚开始工作五个月,可是我觉得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自己的专业,大学的专业是当时不懂自己乱选的,毕业工作不好找听了父母的话就读研了,还是这个专业,读研的时候就很痛苦,终于毕业了,现在更是痛苦,一点动力和干劲也没有,没有成就感,自信心消失了,觉得自己做不好工作,我很想辞职,换个行业,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小时候喜欢舞蹈,但是我爸说那个没出息,就学了工科。看您的博客说要发现自己创造自己,我现在都不认识自己的,很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我现在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书的时候总是会分神,想着自己的心事,发现自己分神后又很懊恼强迫自己赶快学习,有时候一段话看了两三遍脑袋还是没去理解它的意思,还会不自觉的用手指在空中比画书中的文字为了强迫自己理解其内容,越是这样越是分神没效率,白天工作坐在座位上,我是新员工有许多要学习的,就看一些基础的文档,这时我会感觉大家都会注意到我在看这么简单的东西会笑话我,我就浑身不自在了,变得烦躁,结果更看不进去了,杨老师,我是不是有毛病。我这人还特爱面子,在乎别人的看法,我现在就特别在意同事对我的看法,我怕他们觉得我是个能力很差的员工,压力很大,担心自己说错话,所以提醒自己说话前一定要三思,但是每次一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紧张,顿时不会思考了,只停留在表面的思考感觉当时的思想情感负担特别重,怕说错话别人耻笑我鄙视我骂我笨,但是我还是经常说错话,每次说完就很懊恼,很有挫败感。我的思维很混乱,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明白没有,杨老师您帮我分析下我到底是什么原因把生活过的这么失败。
杨永龙:我曾在中学以及大学的时候酷爱文学和新闻创作,可由于高考的当年名落松山,当了两年农民工后,考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体育系,毕业之后也像你一样做了自己很不喜欢的体育老师,所以我很理解你的心理感受
亦菲:可是现在该怎么办,换行业也不容易
杨永龙:是啊,我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家报社要我,可当时是不能转行的,所以目前还做着这份工作,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自我积极主动定位的问题
亦菲:不明白,您之前有机会转行,为什么说不能转行呢
杨永龙:我们当年大学毕业是国家统一分配的,而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一旦走进了工作岗位,调转更是难上加难
亦菲:我没什么可以发展成事业的大爱好,也不知道往哪方面转,“自我积极主动定位”?这个怎么理解
杨永龙:你可不可以把自己的目前的这个工作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来做呢?
亦菲:可以,但是这样工作心很累,不开心
杨永龙:我们要生存是需要工资收入的,我们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那么我们无论是不是喜欢都需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在满足了自己的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后,我们在业余时间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亦菲:嗯,这个可以的
杨永龙:其实一直以来我就是这样做的
亦菲:杨老师,为什么我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总是会去想别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在工作的时候,一边做事情,一边就会想我现在工作表现的不好,我做不好现在的工作了,我想辞职。我的思维总是很混乱,管不了,
杨永龙:这也是我在工作五年之后发现,在业余时间做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让自己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洞灵子的《薄白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说“人世界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你觉得幸福,你便幸福;你觉得痛苦,你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你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
亦菲:我做不到,我总是放不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杨永龙:你看看你自己一直想着自己的这份工作不好、自己对其没有兴趣、自己干不好这份工作等等,那你说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你能把工作做好么?
亦菲:不能
杨永龙:你一直在考虑自己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一直认为自己只有感兴趣的工作才能把它做好,那你说这是不是让这些思想主宰了你呢?
亦菲:嗯,我总是想现在的工作做不好,我换个有兴趣的肯定能做好,就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排斥
杨永龙:是啊,正因为你有这种心理的主宰,所以才有了如此的表现,这难道不是我上面所说的洞灵子的《薄白学》中所说的如出一辙吗?
亦菲:嗯,是的
亦菲:是因为我有心理负担,才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吗,我有时候特别想集中全部精力去工作,但是往往没几分钟就走神了
杨永龙:有什么样的思想或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如果你一心想着气愤,你就会体验到气愤;如果你有着兴奋的思想,你就会兴奋起来;如果你一心想着你的工作单调而毫无意义,那么你在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厌烦、郁闷,当然苦恼、悲观、失落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你的心头眼底;如果你一心想着自己的工作是在为他人更好的生活服务,人们对你也是关心、关注、爱护、认可、肯定和尊重的,那么你就会感受到自己在忙碌、孤寂、落寞背后的人们对你的需要、认可、欣赏、肯定和敬重,当然你所体验到的也就是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感觉等等,你说是不是这样的呢?
亦菲:嗯,是的
杨永龙:我当年在一开始做体育教师的时候也和你一样有类似的表现,后来我一方面定位了它是我生存基本需要依赖,另一方面定位了自己是科班出身做好这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亦菲:哦
杨永龙:由此而让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得到了转变
亦菲:由您上面的理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不够自信,所以我总觉的别人会觉得我很笨没有能力做好事情。
杨永龙:因为自己的基本生存的需要我必须做好这份工作,也因为我在业余能做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我的心态也就逐渐得到了平衡
亦菲:好的,我明白了,我先把现在的工作当成基本生存需求,努力做好再说
杨永龙:这不是不够自信的缘故,而是你自我先入为主否定自己的缘故
亦菲:我现在生活中,总会不停的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做错了,然后思想中指责自己,整个基调很自卑
杨永龙:说实话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即便是灌耳音,自己做起工作来做得再差也是比别人强的
亦菲:和同学历的相比,强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
杨永龙: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刚参加工作许多内容不是怎么太熟练,这是需要向别人不断请教和学习的
亦菲:我总喜欢和别人比
杨永龙: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做的事儿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你说独一无二的人有可比性吗?
亦菲:做事情的结果有可比性的
杨永龙:你说结果是我们能掌控的吗?
亦菲:可以
杨永龙:真的吗?我教的学生肯定能考上大学吗?我做心理疏导已经二十年了,你说我所做的心理疏导的所有人肯定能把心理问题解决了吗?
亦菲:也不一定
杨永龙:其实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我们不能掌控和把握的,你说对吗?
亦菲:结果不能掌控,那怎么做事呢
杨永龙:做事当然是可以掌控和把握的了
亦菲:嗯
杨永龙:我们能掌控或主宰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你说对吗?
亦菲:对的
杨永龙: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儿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那么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领导以及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儿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那么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了自己最大最有效的努力,那么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儿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太过地要求以及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不折不扣的向我们走来,并与我们相拥!
亦菲:我好像是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
杨永龙:是啊,所以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做工作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我们玩它,不是它玩我们,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亦菲:嗯,我是顾忌太多了
杨永龙:是啊,我们人都是负面夸大问题的疯狂者,如果我们不去管未来怎么样,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那么就不会被消极的心理或问题所干扰
亦菲:我之前就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杨永龙:你认识的很好
亦菲:我做过性格测试,结果是内向,实感,情感,知觉,我的感情包袱太重
杨永龙:我们知道做任何事要取得成绩这就像调试琴弦,弦太紧会断,太松则难成曲调,要想获得成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不可少的,但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而导致失败;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所做的事,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使交感神经从过度兴奋状态中,迅速恢复到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创造出最佳的做事心态。正如台球小将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目前所做的事,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其实,只要我们把所做的事的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
亦菲:嗯,我明白了
杨永龙:最后我要给你说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过去的事情把握,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拿过去的事来困扰我们;未来的事情还在未来,我们也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未来的事情加以控制,所以对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去过于期望;我们能把握的其实就只有此时此刻——该看书就去看书,该工作就把工作做好,该聊天就投入到聊天的内容之中,该去运动就去运动,……,做自己当前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我们自然的就会走出自己的精彩来!人生其实真的很简单——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生活的很轻松、很快乐。我们活人活的是此时此刻,拥有此时此刻、把握此时此刻,让此时此刻充满精彩和快乐,无数个此时此刻就组成了我们的人生,无数个充满精彩和快乐就组成了我们人生的精彩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最高目标——幸福!
亦菲:听了您的话很受鼓舞,我会把这些当成我的信念去生活,谢谢您,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杨永龙:这就好,如果你想着快乐,你就会快乐……。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祝你天天收获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
杨永龙:最后建议你好好学习一下咖啡、鸡蛋和胡萝卜的故事”——
女儿向父亲抱怨:工作几年出现了“高原现象”,越来越难看到进步,同事们各有各的想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晋升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一切都让她倍感孤独和无助,她厌倦了坚持和努力。父亲平静地听完女儿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了厨房,往三个同样大小的锅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胡萝卜放进了第一个锅里,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个锅里,又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个锅里,最后把三只锅放到火力一样的三个炉子上烧。烧的过程中,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女儿站在一边,疑惑地望着父亲,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20分钟后,父亲关掉了火,将煮好的胡萝卜和鸡蛋分部放进了两个盘子里,然后将咖啡豆煮出的咖啡倒进了杯子。然后他问女儿:“孩子,说说看,你见到了什么?”还能有什么,当然是胡萝卜、鸡蛋和咖啡了。”女儿回答,回答得很不屑。父亲说:“你不妨碰碰他们,看看有什么变化。”女儿鼓捣了一下三样东西,回答道:“这是一根已经变得很软的胡萝卜;那是一个壳很硬、蛋白已经凝固了的鸡蛋;杯子里是香味浓郁、口感很好的咖啡。”说完,女儿似乎断定了这个游戏很不好玩,不耐烦地说:“可是,爸爸,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父亲似乎料到了女儿会有这样的反应,他悠悠地解释到:“这三样东西都遇到了同样的逆境——开水,但是它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胡萝卜入水之前是硬的,但经开水煮过之后软的像泥;需要蛋壳保护的鸡蛋在水煮之后变硬了,不必担心会破碎;而咖啡豆在水煮之后却改变了水的形态和味道,而且,水的温度越高,咖啡豆的味道就越香醇。”“那么,你是哪一个呢?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父亲这一问扰动了女儿的心。
是呀,面对生活中的煎熬,我们到底是像胡萝卜那样变得软弱无力,还是像鸡蛋那样变硬变强,亦或像一把咖啡豆,身受损而不堕其志,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向四周散发出香气、用美好的感情感染周围的一切?如果你是一颗咖啡豆,无论生活里有多少艰难,总有一天你会尝到生活甘美的味道,不是吗?
亦菲:我明白了,多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