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欺凌背后心理原因调节 |
校园欺凌,是指某些学生在有意或者有明确欺负意图的前提下,通过语言、文字、肢体动作等方式对其他同学实施骚扰、抢夺财物、恶意戏弄、排挤、孤立、殴打等行为。目前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已经影响到青少年真实、善良、健康、阳光的发展和成长了。为了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我们将通过欺凌者和受害者两个视角来深入解读校园欺凌背后的心理原因。
一、欺凌者
1. 欺凌者的心理一般包括冲动施暴和蓄意施暴两类。
冲动施暴是在遭受挫折的当下立即爆发出的侵犯行为,这种情况一般容易出现在青春期(12-18岁),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开始自我认识和探索,建立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处的位置(把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当他感觉到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阻碍、遭受挫折,或者被剥夺了权力,或者失去了面子他就会很奋力地反抗,具体的表现就是遭受挫折立即反抗或侵犯。随着学生进入高三,学校的老师犹如兵临城下的备战高考,时刻在强调着学习的重要性,拼命地让学生增加桌前学习的时间,时刻提醒着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家长更是冲锋在前,时刻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一旦有日常的文体娱乐活动,就会无休止的唠叨、说教和批评,一直在强调着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在这双重的压制之下,他们就像进入了日本鬼子的劳工营,身心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他们的压力和挫折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学业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这些压力和挫折会让正在树立自我形象的学生自信心受损,在内心积蓄愤怒,一旦找到爆发点,便会立即将情绪都发泄出来。例如,当某学生在背诵谋篇课文,一节课结束了也没有把这篇课文背下来,他自己很恼怒,这时候恰巧一个同学从他身边经过而干扰了他,他立即把自己的恼怒情绪爆发出来而对这个同学施暴。这就属于冲动施暴的类型。
蓄意施暴是蓄谋已久,或者居心、存心蓄谋都某个同学实施暴力。这种暴力属于事先有思想和心理准备。这一类学生一般都是内向、敏感、多疑、自卑、孤僻、沉默寡言、自尊心强、心胸狭窄、报复心比较强等性格特点。正因为这些性格特点的存在,蓄意施暴的当事人由于高三学习成绩下降,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再加上人际交往腼腆害羞,自然就与他人的接触交往随之减少,这样就导致了它们自我感觉在众多的同学眼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被某个或某几个同学说其缺点或调侃戏谑,必然就会挫伤其自尊,于是怀恨在心,谋划伺机施暴。马加爵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2.欺凌者自我调整和调节的建议
第一,最重要是要很好地认识欺凌他人的危害。欺凌他人会使自己名声败坏,自己造成心理的不良影响(自我为中心、张狂、自大等),被他人惧而远之,受法律的制裁或惩处,要知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希望得到别人(当然不可能是一切人)的好感、友情、赞赏、合作,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没有生机,寸步难行。人的行为是受意识调节和控制的,认识了欺凌他人的危害,便可从内心产生改掉欺凌他人的行为的要求。
第二,记住这样两句话“把别人当自己看,把自己当别人看”, 只有这样,心中才能经常想到别人和尊重别人的利益与需要,只有心中经常想到别人和尊重别人的利益与需要,才会对别人温存、体贴、热爱。只有时刻记住“把别人当自己看,把自己当别人看”,才不至于意气用事,暴力欺凌他人,才能遇事三思而行,平心静气对待。
第三,要注意多从正面看待人和事,多注意他人的优点,并有意识的与他人多接触,争取融入集体之中。
第四,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尽最大可能改掉那些令他人生厌、排斥的语言和行为,并使之习惯化。
第五,结交一两个知心朋友,尽量把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与之倾诉,以减轻自己不良的心理压力,这样就不至于把负面情绪积累到质变的地步。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书写心情日记。
第六,开诚布公与父母交换意见,但语言要恰当、时机要合适。同时让父母多提醒自己控制坏脾气。
第七,多与同学、伙伴在一起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在体育娱乐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取得同学、伙伴的认可和接纳,进而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在人际融洽中得以消解。
第八,建议在欲发怒时转移注意力,比如把舌头在嘴里转上10个圈,或者想点或干点别的事儿;暗示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或用手腕戴橡皮圈弹击自己以示提醒等,这样就可以起到制怒的效果。
第九,当发觉自己的情感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紧张的情绪松驰下来。比如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到操场上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3.对欺凌者的建议
第一,要学会“辩证思维”也就是从崇拜者的成功因素、人格内涵等,有选择地认同他们良好的行为表现和价值观,进而激励和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使自己真正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成长;清楚明白古惑仔那些负面的桀骜不驯、自命不凡、张牙舞爪的背后是所隐藏的自卑、脆弱之心,是被社会上的人另眼看待和鄙视的,所以切勿盲目崇拜。简单地说就是把盲目的崇拜转化为理性的理想追求。
第二,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心理了。如果我们还以自己的稚嫩的纯粹的目光来审视眼前的世界,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了。所以我们犯了错事,只能以别人的谴责或个人的自由来付出代价。
第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的玩伴中有惹是生非、作奸犯科者,那么后果就是跟坏人学坏人是自己也变成坏人,一旦情绪冲动会头脑发热为非作歹,很可能触动刑法,构成寻衅滋事或流氓斗殴罪,遭受牢狱之灾,从而导致一生的遗憾。
第四,找社会上的小混混来解决来解决校园纠纷的这些欺凌者,这属于以暴制暴,这很容易冤冤相报,甚至会导致参与者致残或伤亡,遭受法律的惩罚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二、受害者
1.受害者受欺凌的原因解析
一般来说遭受欺凌的学生有以下特点:性格内向、害羞、怕事;在同学之中不受重视,在一起玩的朋友较少,在学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有身体障碍或智力障碍;沉默、表达能力不佳;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点,他们看起来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容易沦为他人嘲笑、排挤的对象,最终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由于他们的反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多数受害者基本上都是胆小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很多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之后,出于恐惧、好面子等原因,并不会选择向教师、家长等报告此事,而是自己默默承受,这也使得欺凌者更加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的不断持续和升级。
2、正确面对校园欺凌,用实际行动走出心理阴影
第一,作为被欺凌者,首先要自己保护自己,毛泽东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被欺负时不能让步退缩,能反击就反击,大声警告对方,他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不能让对方觉得好欺负,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第二,自信心训练。一般来说缺乏自信的人容易被欺凌,所以遭受欺凌的当事人要经常有意识的进行自信心训练,练习步骤如下:挺胸抬头,双眼平视,大胆地注视对方的脸,大胆大声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大声说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勇敢地对不合理要求说“不”。这种练习要持续,并且要不断变换情境,久而久之的坚持下来了,也就形成习惯反应了,当然也就变得自信起来而免受欺凌了。
第三,社交能力训练。一般情况下受欺凌的同学大多缺少朋友,经常形单影只,这就很容易成为欺凌的对象。因此要学会和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对自己所遇到的每个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室友在内)真诚、友善、尊重、有礼貌,在别人的背后绝口不说别人的长短,做事认真,心细,善解人意,洒扫搽抹提水倒茶手勤脚快,别人的求助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就给予满足,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勤于学习,张口说别人的优点,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样去做,这样的人才吃得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是在我们能力以及掌控范围之内的,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把它们做精做好,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和谐和睦起来,必然就可以免除被欺凌。
第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有入口就一定存在着出口,这个出口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是需要当事人用理智的方式方法来加以调整和解决。那么这个理智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找出情绪的入口,比如你遭受欺凌“心情不好”,那么就问问自己运用什么方法才能纾缓这种情绪,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回想最近一次遭遇压力、挫折的情况,分别找出三种可能是情况好转和恶化的方法。比如,砸东西、敌视、怀疑、对他人歇斯底里的大叫会伤人伤己,弄糟和谐的人际与生活环境;疯狂打篮、排、足球同时呼喊,可以发泄不良情绪,而有不存在被惩罚,伤人伤己,弄糟和谐的人际与生活环境的情景;找知心朋友倾诉,发泄心理不良和郁闷,如邀请你最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坐下来聊聊天,感受关怀、支持和友谊的温暖。虽然在情感上,朋友不能给予你像父母那样的体贴,但却能给予你一份温馨的氛围,让你在内心深处不再孤单和无助,还可以让你全身心地放松,畅所欲言,达到心理慰藉和调节的目的。如果你想不出其他方法,你可以找你的朋友看看他是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的,相信你会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的。
第五,友好的情感、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帮助人摆脱困苦,而且也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和自我超越,所以找知心朋友或心理老师,与他们和谐融洽的交往中获取同理、共情之心,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让将自己的困惑、苦恼、郁闷一览无余的诉说来(也可以用写日记的形式诉说。注:把你过去遭受的伤害能回忆起来的细节和心情全部倾泻出来),通过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和帮助,让自己走出困惑、苦恼、郁闷的心境,进而化解或消除内心的阴影,走向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境地。我们知道,人的不良心理就像垃圾箱的垃圾一样会越积越多的,而且这些垃圾还会像烟雾一样弥散而侵害心灵,一旦倾诉出去就会显得心旷神怡、开朗和乐。
第六,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各种办法:改变情境,主动脱离引起挫折的情景,通过郊游、登山、体育娱乐等活动放松身心,摆脱挫折感。发泄法通过倾诉、放声哭等发泄情绪的方法释放内心的压抑。当你心里因受欺凌积满了怨气而找不到别人发泄时,你可以找一些个代替物来进行发泄,比如摔几下摔不坏的洋娃娃,打几下很粗的大树等。同时你还可以用写日记的形式发泄。升华情调,把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中,以转移对遭受欺凌挫折的注意等。实际上,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时,要把它看成是对自身的磨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正是在应付压力的一次次磨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足够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常常是一个经历过种种曲折的勇敢者。
第七,进行体育运动来化解负面情绪。众所周知,体育运动能缓解负面情绪,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随着身体的发热、血液循环的加快、血管的扩张,能使学习所带来的神经紧张、脑力疲乏以及遭受欺凌的情绪紊乱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同时在完成复杂练习的过程中,以及与周围同伴默契配合和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产生一种美妙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会使参加者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而消除忧虑,舒畅心境,而且还会使人内心充满欢喜,享受乐趣的沐浴;另一方面体育运动能使身体产生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腓肽的激素,这种激素能愉悦神经,调节心理,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把压力和负面的情绪化作烟云而远离于个体,所以人们也把身体产生的腓肽激素称之为“快乐因子”。
第八,要知道,我们人人都是在错误、挫折、苦难、障碍、碰壁的实践经历之中得以认识、了解、感悟和发现自己的,也是在不断地认识、了解、感悟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之中不断分析、归纳、总结、修整和调节自己的,通过不断的对自己分析、归纳、总结、修整和调节,才使我们得到了发展、成长和成熟!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经历错误、挫折、苦难、障碍、碰壁的实践的,这样的实践就像是小鸡破壳春蚕破茧一样,只有经历了透心彻骨的痛苦的这样的实践我们才能成为充满精气神的健全体魄的活森森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所以我们要放开心态让自己经历错误、挫折、苦难、障碍、碰壁的实践,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成长和成熟。
作者:杨永龙
本文发表于求学杂志2018年第四期,并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